枕上偶成

客楼萧索抱愁眠,雁过声声到枕边。
念脚动如鱼拨刺,吟身寒似鹭联拳。
匣中幸有刘琨剑,囊里犹余杜老钱。
忽忆西山山下路,夜深霜露滴松秆。

作品评述

《枕上偶成》是宋代胡仲参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躺在枕头上,无意中写下的诗词,
客楼冷落寂寞,怀着忧愁入眠。
雁儿呼啸声频传,直到我的枕边。
想起脚步声如鱼儿挑动刺,
吟唱时身体感到寒冷,就像鹭鸟联合拳击。
匣子里还有幸存的刘琨的剑,
囊中还有杜老的钱财。
突然想起西山下的小路,
深夜里霜露滴落在松秆上。

诗意和赏析:
《枕上偶成》是一首表达孤寂思念之情的诗词。诗中客楼冷落萧索,诗人抱着忧愁入眠。雁儿的呼啸声传来,给诗人带来了思乡之情。诗人念着脚步声如鱼儿挑动刺,吟唱时感到身体的寒冷,比喻内心的孤独寂寞。诗人回忆起匣子里的刘琨的剑和囊中的杜老的钱财,可能是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寄托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诗人突然想起西山下的小路,夜深时霜露滴落在松秆上,给人以清幽的意境。

整首诗词以孤寂、思乡、忧愁为主题,通过描绘客楼的冷落、雁儿的呼啸声、自身的寒冷感受等形象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剑和钱财的提及,加入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寄托,展示了诗人对于往事的眷恋。最后一句描绘了夜深时霜露滴落在松秆上的景象,给人以幽静清新的感受,也有一种淡淡的凄凉之意。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大自然的感悟。

诗词推荐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迹可追寻。

闻道谁知铁笛声,石崖轰裂老龙惊。当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

故交南北去,谁复念幽人。夕别惊初见,相知乐似新。竹声当暑净,茶味得泉珍。贫与诗相涉,诗清不怨贫。

清露香浮黄玉枝,使君未到意低迷。极知有日交铜虎,可使无情向木犀。

折得荷花伴我幽,更搴荷叶伴花愁。孤芳欲落偏多思,一片先垂半不收。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林荣曜植天庭。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

暮春浴罢振春衣,正是流觞修禊时。世事藏机应落落,人情忘我总熙熙。醉能辞醉原非醉,诗到无诗乃是诗。伟矣兰亭众君子,不将文字看藩篱。

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一朝成万古,斜日下平原。

病添败絮肌犹凛,老饮新醅力不支。独有脾神无恙在,饼如筛大菜如丝。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欲作一男子,须了四般事。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绍熙又见四番春,春日春盘节物新。独酌三杯愁对影,例添一岁老催人。菊芽冒土如争出,柳色摇村已渐匀。身是兰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

客途终日忆归山,今得重来岂等闲。万别千差俱屏却,一轮落照梦魂间。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来还用理衣裘。浪开易落惊花雨,过暖成寒似麦秋。木叶摇风摧宿鸟,江烟带暝起沙鸥。何人有酒生春意,驱我新诗到笔头。

得莫欣欣失莫悲,古今人事若花枝。桃红李白蔷薇紫,问著介总不知。

著处篮舆得小停,偶寻奇诡对屏星。山南山北有幽啭,树底树头惟落英。两鬓已脱吾种种,三眠欲罢渠青青。招得故作疏钟晚,更约杖藜来细听。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扃户人安卧,乘舟

妙刮筠篁制,纤柔玉柄同。拂蝇声满室,指月影摇空。敢舍经行外,常将宴坐中。挥谈一无取,千万愧生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