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金朝觐的《岘山碑》
拼音和注音
wǒ wèi gǔ rén shí duò lèi , lán tíng hé bì shàn fēng li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兰亭: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2.指《兰亭帖》。3.见"兰亭春"。
风流:(形)①有才华的;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名士~。③有关男女间的放荡行为:~韵事。
何必:(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你~惹他烦恼。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金朝觐
不详
原诗
当年缓带复轻裘,太傅登临乐此邱。
敌国推心驱二竖,名山勒字独千秋。
石头旋凯谁遗策,武库谈兵尚禀谋。
我为古人时堕泪,兰亭何必擅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