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仆宿永福寺同赋空字

萧然何所有,瓢笠与青童。
住可为山长,来先问石公。
梅迟若待客,松嫩已知风。
一宿东林社,花龛对雨空。

作品评述

《圣仆宿永福寺同赋空字》是明代诗人葛一龙的作品。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萧然何所有,瓢笠与青童。
住可为山长,来先问石公。
梅迟若待客,松嫩已知风。
一宿东林社,花龛对雨空。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寺庙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所思所感。下面是对该诗的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描写了萧然的景象,指的是静谧、空旷的寺庙。瓢笠和青童则是表现出这个环境的特色,瓢笠是一种农民戴的斗笠,青童则是指寺庙中的僧人。这两个意象与诗人所处的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个地方长期居住的意愿,将此地视为自己的山居长住之地。他表示来到这里之前,要先向寺庙中的石公(指石像)问好,显示了对这个环境的敬重和顺应。

第三、四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梅花虽然开得较晚,但等待着迎接客人的到来,展示了对来者的期待和热情。而松树已经显露出嫩绿的新芽,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春风。这里通过描写梅花和松树,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在东林寺一宿的情景。东林寺是一个寺庙的名字,社指的是寺庙中的小室,一夜过后,花龛前的雨已经停了,空中清新洁净。这里通过雨后空气的清新,以及花龛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淡泊的笔调描绘了寺庙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寂静、宁和的追求,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气息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共鸣。

诗词推荐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漠漠郊原荒宿草。黄花趁得秋风早。万里岷峨归梦到。东篱好。未应花似行人老。古往今来成一笑。为君醉里销沈了。不用登临欹短帽。愁绝□。吴霜点鬓教谁扫。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风月襟怀,挥毫倚马成章。仙都观里桃千树,映麹尘、十里荷塘。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蕴藉异时辈,检身

念昔登黄甲,公时上玉堂。焉知叨儤直,尚及对批章。二纪光阴速,三年别恨长。怀贤已惆怅,感旧更凄凉。

八月桐江曲,青苹未著花。乱云低压树,细水浅流沙。到郭无多路,依山有几家。故人成远别,相望各天涯。

未须比拟红深浅,更莫平章香有无。过雨夕阳楼上看,千花容有此肤腴。

数罪楚师应夺气,底须多论破深艰。仓皇斗智成何语,遗笑当时广武山。

岁宴坐孤壁,心驰千里馀。何言共被乐,方欢专城居。野阔江海漫,风高天地虚。愿言逐归鸟,无翼将焉如。

繁英浮动满烟叶,爱重不减双南金。陶公此兴亦不浅,聊赠翠茁酬高吟。

灵桃入手亦艰勤,正一门中仅策勋。未说赵升王长在,鹄鸣衣钵已输君。

春田欲雨常忧迟,夏田得雨雨嗟逾时。春耕夏耨两无及,眼乾泪竭空沾衣。翻翻联联脚力尽,万车不救一尺泥。朝看东南暮西北,晚霞倏忽山头归。白日一照黄潦定,秋来准拟筛红粞。旱田拾得晚田熟,今年更救明年饥。念夫陇上一月宿,趁晴归欲呼妻儿。与夫岁岁同甘苦,未容恤纬惭嫠妇

上帝征贤相紫宸,赋楼何足屈君身。仙才天上原来少,故取凡间学道人。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玛瑙阶边蛱蝶花,玉阑低转画廊斜。大家近日新经史,不向宫门候小车。

老气轩昂盖四州,文场真将属条侯。君扶黄道青如许,我住花屏翠欲流。禁路促归一夔足,词场飞跨六鳌头。隐箕山上泉瓢许,歌大江东羽扇周。

浪传魁梧越沧溟,过誉清夷得好铭。今见画图寒乞甚,心声心画果难形。

鸟宿门前树,岚沉水上山。忽闻邻犬吠,知是渔舟还。老病青畦废,长贫白首闲。意中人去远,寂寞道书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