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

故国巴山里,寒砧楚户边。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世有羞儒服,吾方厌俗缘。
更须求愈辈,章句待磨研。

作品评述

《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故国巴山里,寒砧楚户边。
在故乡的巴山之间,夜晚的砧鸣声响彻楚地的人家。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僧人的名气很响亮,太守的笔墨飞扬。

世有羞儒服,吾方厌俗缘。
在世间有许多人羞于穿儒服,而我却对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

更须求愈辈,章句待磨研。
更需要寻求更高的同辈,来磨砺文章的章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的两个角色——僧人了仙和太守。诗人通过对比两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巴山和楚地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域,象征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砧鸣声从巴山传来,寒意萦绕在楚地的房屋边,给人一种寂静而又凄凉的感觉。

其次,诗中出现了上人和剌史两个角色。上人指的是僧人了仙,他的名气很大,显示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执着和功力的深厚。剌史则是指太守,他所写的札子(文书)飞扬,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文学追求的态度,他不满足于世俗的尘嚣,而希望通过追求更高的同辈,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他提到世间有人羞于穿儒服,显露出对世俗礼教的不满和对儒家文化的看重。他希望能够求得更高水平的同辈,以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文章,表达了对文学修养的追求和对自身进步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文学的追求,展现了他对自身修养的渴望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充满禅意和文学情怀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推荐

小林峦、一年芳事,乱红还又飞雨。生香冉冉花阴转,云擘满空晴絮。游宴处。看乐意相关,庭下胎仙舞。歌声缓度。任圆玉敲寒,飞觞传晓,未许放春去。闲中趣。明月清风当户。莘莘容屋陈俎。翦裁妙语频赓唱,巧胜郢斤般斧。心自许。拚凋景颓龄,为莺俦燕侣。同盟会取。共花下小车

在昔皇天倾,覆卵无完理。兄不即殉身,感奋良有以。 摩挲双匕首,一夕再三起。千钧重一发,恐复忧天只。荏苒岁月间,隐痛入骨髓。未戡仇人胸,抱疾忽焉死。尸床目不瞑,不继非人子。尚有娥亲在,李寿汝莫喜。

布衲王摩诘,禅余寄笔端。试将能事迫,肯作画工难。秋入无声句,山连欲雨寒。平生梦想处,奉乞小巑岏。

一千篇里选,三百首菁英。玉尺新量出,金刀旧剪成。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自此为风格,留传诸后生。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鹤发承颜日,龙楼问寝辰。宁宫同奉养,九庙极精禋。孝可通金石,诚能动鬼神。徽称高万代,垂宪及千春。

桐川酒正夏王孙,四百遐龄旧德存。解与狄仪传酿去,不妨吾祖自昌言。三分历草初除一,百万春花欲化浑。夺得年头作生日,尽收芳气入芳樽。

艳不山礬瘦不梅,全身夺得八仙胎。扬州怕有归来鹤,曾见无双槛里开。

庭木只株茂,盆池一掬悭。支颐鱼出乐,入眦鸟知还。老境行将及,仙书读未闲。因君歌凤过,通昔梦归山。

隔云一雁衔秋去。苏堤上、听得游人相语。疏影暗香中,谁与花为主。满目有山无限意。跨白鹤、云霄飞舞。飞舞。正断桥流水,苍苔生处。应羡地暖江南,近小春时节,南枝先吐。人似此花清,人比花尤苦。移向樽前须识取。只许与、松篁为侣。为侣。待金鼎调羹,百花红紫。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倾尽香醪雪亦晴,东斋醉卧已三更。佳人不惯生疏客,不尽清歌宛转声。

雨後霜前梅欲开,欲开犹嬾雪风催。一秋不到东园里,从此朝朝暮暮来。

清名传播到黄支,直节宁忧赵氏危。虎尾蹈时都不畏,象台到日大为奇。是行廊庙人皆怍,所过山川鬼亦知。官职本为锡底鸩,伤今正论有谁持。

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箭瘢。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上马笑属君,归期在十日。来时草白芽,归时青郁郁。来嗔马蹄急,归嗔马蹄缓。人心自如此,马蹄终不变。

息存东涧三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听江湖、夜雨十年灯,孤影尚中洲。对荒凉茂苑,吟情渺渺,心事悠悠。见说寒梅犹在,无处认西楼。招取楼边月,同载扁舟。明日琴书何处,正风前坠叶,草外闲鸥。甚消磨不尽,惟有古今愁。总休问、西湖南浦,渐春来、烟水入天流。清游好,醉招黄鹤,一啸清秋。

月从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入诲诸生方乐育,出为少尹忽高翔。登临庾月平分处,唯诺侁星一点傍。署尾冰厅虽寂寂,瞻前铁壁正堂堂。自怜老病诗情减,纵寄茶来不合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