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

山高水复深,无叶奈而今。
地尽一时事,天开万古心。
轻烟笼晓阁,微雨散青林。
此景虽平淡,人间何处寻。

作品评述

《晨起》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高水复深,
无叶奈而今。
地尽一时事,
天开万古心。
轻烟笼晓阁,
微雨散青林。
此景虽平淡,
人间何处寻。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以清晨起床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诗中描绘了高山、深水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壮丽和深邃。"无叶奈而今"这句意味着树木已经没有了叶子,指出了诗人所处的时节。"地尽一时事,天开万古心"这句表达了人类的生活是短暂的,而自然界却拥有永恒的存在和智慧。"轻烟笼晓阁,微雨散青林"描绘了清晨的景色,轻烟缭绕在阁楼上,微雨洒在翠绿的林木上,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最后两句"此景虽平淡,人间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的景色的珍视,以及对人世间寻找美好的追问。

赏析:
《晨起》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山水景色与人类的短暂生命形成了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和深邃。诗人以淡雅的笔触,运用轻烟、微雨等形象描绘出宁静祥和的景象,凸显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世间美好的追寻与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邵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推荐

松盖雨还偃,云扉风自关。纵横两溪水,高下万重山。入室三弹指,临渊一点颜。悬知少来往,石笋绿苔斑。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墓前共榦直能奇,勾引先生读断碑。见说嘉禾曾有颂,平生行止不须疑。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

挽尽溪流沮洳浑,幽人昼卧懒开门。诸邻鹅鸭顿亡赖,一夕鱼虾无半存。及此焦枯方有祷,从而暴殄岂堪论。清漪绿竹城南路,回首吾庐正断魂。

山晚黄羊随日下,天寒白犊弄风归,愁埃百转西州路,笑忆沙湖一棹飞。

人间岁月苦駸駸,白首幽居不厌深。嬾爱举杯成美睡,静嫌对弈动机心。山村野渡双芒屩,夜雪晨霜一布衾。不到匡庐三十载,梦携巾钵上东林。

我似长松久卧沙,迄今谏鼓梦犹挝。倚消愁斛人如玉,欲近书签眼有花。投老无庸尚强聒,过君每肯具柔嘉。婪酣得饱行摩腹,不省饥号有莫鸦。

香雾沉秋气,迷云卷暮天。金篦撩眼净,玉斧斲冰圆。无复霓裳舞,空歌水调篇。新亭偏得景,一醉岂无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郑重传河尹,殷勤舍盖公。今安裨议政,昔已坐谈空。乡饮干戈诟,花朝雨雪中。明当移棹去,啼鸟绿匆匆。

切切蛩吟雨后繁,急催客子整归辕。临行慷慨有忠告,前此赓酬总戏言。先世声名期远绍,故家风范要长存。花朋月友终无益,膏火青编紧闭门。

东家西家燕飞,明日后日春归。多愁多病送客,无酒无钱典衣。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南荣卮酒罢,君返道东居。坐作三朝别,杳疑千里余。闲门嗟雀纲,深泞怯柴车。向晚开帘喜,同云稍觉疏。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君不见世南人间行秘书,撑肠拄腹搜不枯。眼空千古不留物,更用芸香祛蠹鱼。又不见王家楼中五百车,锦奁玉轴签红牙。夜生光怪射东壁,神鬼错愕相惊嗟。无形之书不复见,有形之书今亦鲜。吴侬鞭马驰京尘,何曾著眼鸡林人。弓刀自带封侯相,黄金不博青藜杖。请翁少待三十年,怕有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