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榆林春望(其一)》
拼音和注音
qí shàng yě fén hái jiào shè , fù rén piān jiě zhōng qiū h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秋:(名)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妇人:(名)结了婚的女子。
秋毫:(名)鸟兽在秋天里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明察~。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清明争插白杨毛,柏叶双簪出鬓高。
齐上野坟还较射,妇人偏解中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