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
重看後庭树,还起旧时愁。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

作品评述

《金陵三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次进入秦淮口,风浪再也不担忧。
再次看到后庭的树,旧时的忧愁又起。
故老都已不再,无法寻觅他们的踪迹。
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白鹭在寒洲上。

诗意:
《金陵三首》以金陵(即今天的南京)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口的感受和内心的回忆。诗人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风浪的不再,不再忧虑,但同时也使他回忆起过去的忧愁。他发觉故老已经不在,无法再寻找到他们的踪迹,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然而,他对于能够理解他内心情感的人抱有希望,就像白鹭停在寒洲上一样。

赏析:
《金陵三首》通过描绘金陵的秦淮口和后庭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秦淮口象征着世事的变迁,风浪的不再代表着时光的平静,无忧的心境。然而,后庭的树却唤起了诗人过去的忧愁,使他回忆起往事。诗人感叹故老已逝,无法寻觅他们的踪迹,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世无常的感伤之情。然而,诗人对于能够理解他内心情感的人抱有希望,白鹭在寒洲上的形象给人以寄托和安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复杂思绪。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于理解与共鸣的渴望,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深刻认识。通过这种思考和感慨,诗人在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和寄托。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玉床摇帝座,青盖出都城。巷哭行家泪,燕歌四面声。乾坤遽如许,风雪可邻生。清晓宫门外,犹听打六更。

万冤无计彻天衢,三尺金科谩卷舒。公不戴星驰驷马,民将指日就枯鱼。黄常宴妓不加意,丹陛虑囚空有书。见说群乌广瞻听,如何公论尚踌躇。

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

南北相看一岭分,长怀欲谒武夷君。个中果隐神仙客,握手交谈迥不群。

要题咫素问何如,病过春风体益癯。采得山茶漫持寄,草玄余暇想时须。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引手强篸巾,徐徐起病身。远心群野鹤,闲话对村人。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纵闻兵赋急,原宪本家贫。

閒却秋洲野钓矶,谁知远出是危机。一篙赣水虚舟急,千里诗魂半夜归。前月仆来书尚健,一生志与命相违。亲庭已老儿方幼,最为先生泪满衣。

老翠蟠空一样高,月分寒影落庭皋。哦诗猛把阑干拍,宿鹤惊飞露湿袍。

谪官两向黄州火,知是明年何处冬。须信炎凉相代至,亦知荣辱到头空。怨咨莫起天公念,燕坐何妨佛理通。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

窗间酒榼与诗编,窗外山光翠入帘。山好要人能领略,直须胸次似陶潜。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湖面层收雨露开,浪声千里急奔雷。草迎云梦秋光去,帆带衡阳晓色来。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放逐才。

天时人事常多故,一岁春能几处游。不是尘埃便风雨,若非疾病即悲忧。贫穷心苦多无兴,富贵身忙不自由。唯有分司官恰好,闲游虽老未能休。

溪北酒旗袅袅,溪南社鼓冬冬。宁问餔糟渔父,懒求赋芧狙公。

尘土长愁举眼低,转身今喜近晴霓。天边牛斗开吴墅,鸟外山川走越溪。拟解醉冠从此宿,恨无健笔为君题。牙签绕架藏书满,知与青云别作梯。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开。山好无时见,云閒逐处随。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贫舍无旨蓄,种圃治寒蔬。纵横数席间,灌溉亦勤劬。积雨有新甲,时摘付中厨。何劳樊迟学,当问汉阴夫。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