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八首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不承言,不滞句,虾蟆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

作品评述

《偈颂六十八首》是宋代释法薰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承言者丧,
滞句者迷。
不承言,不滞句,
虾蟆跳上梵天,
灯笼吞却露柱。

中文译文:
感动之处扬起古老的路,
不陷入寂静中的机缘。
接受言语的人失去了,
滞留在句子中的人迷失了。
不承受言语,不滞留于句子,
蛤蟆跳上梵天,
灯笼吞噬了露水的柱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智慧和颠覆的思想。作者通过比喻和隐喻,探讨了言语和句子的局限性以及超越它们的可能性。

诗中的“动容扬古路”意味着在被感动的瞬间,人们可以开辟一条通向古老智慧的道路。这里的“古路”代表着传统和智慧的积淀。

接着,诗中指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暗示那些过于执着于言语和句子的人会迷失自己。言语和句子只是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如果过于依赖它们,就会限制思维的自由和创造力。

而“不承言,不滞句”则呼应了前文的观点,表明在超越言语和句子的束缚时,人们可以达到另一个境界,超越常规思维的限制。

最后两句“虾蟆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了突破常规的想象力。蟾蜍跳上梵天,象征着超越凡尘的境界,而灯笼吞噬露水的柱子,则暗示着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智慧。

整首诗词通过隐喻、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言语和句子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超越它们的可能性。它呼吁人们超越常规思维,寻求更深层次的智慧和境界。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思维和智慧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诗词推荐

浯水欲磨元结颂,聊城未下鲁连书。静中好与高抬眼,恐有英豪在草庐。

约法皇网正,崇文实历昌。遒人振木铎,农哭铸干将。瑞日含王宇,卿云蔼帝乡。万邦成一统,鸿祚兴天长。

马饥啮渴饮冰,北风卷地来峥嵘。马悲踯躅人不行,日暮涂远千山横。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白沟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长短亭。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远客还家红袖迎,乐哉人马归有程。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径。

阴关声断酒杯残,昨梦回思变暑寒。七见蟾蜍作圆缺,四冯鳞羽问平安。

所建也夜久不寐见壁有前县令赵荐留名有怀其人龛灯明灭欲三更,欹枕无人梦自惊。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有姓名。欲向磻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于维皇储,玉润金声。骨震之洊,重离之明。册宝具举,环佩锵鸣。守器承祧,惟邦之荣。

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平地有石室,玲珑户牖空。重门疑鬼凿,六月与天通。乳窦如滴雨,幡幢欲舞风。僧言岩下水,窈窕到骊宫。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论晴及雨,岁岁到寒原。下马陵如故,书麟笔不存。心灯长在世,谏笏尚传孙。毫发皆翁赐,难忘罔极恩。

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应知拟上屏风画,偏坐横枝亦向人。

栖托近佳人,应怜巧语新。风光华屋暖,弦管牡丹晨。远采江泥腻,双飞麦雨匀。差池自有便,敢触杏梁尘。

千年矮桃树,从昔不教长。静入仙人室,低样处女妆。苔枝深渍雨,秋实冷含霜。蜂蝶谁知顾,春风四畔香。

深红数点吹花絮。又燕子、飞来语。远水平芜春欲暮。年年长是,清明时候,故遣人憔悴。竹鸡啼罢山村雨。正寥落、无情绪。猛省从前多少事。绿杨堤上,楼台如画,此景今何处。

世事昏昏酒正酣,苦言难药盗言甘。李庭男子真奇绝,便是吾乡小澹奄。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卢仝七碗已升天。拨雪黄芽傲睡仙。虽是旗枪为绝品,亦凭水火结良缘。兔毫盏热铺金蕊,蟹眼汤煎泻玉泉。昨日一杯醒宿酒,至今神爽不能

炼就灵丹岁月赊,药炉丹灶旋成洼。庭空响落山松子,路远香迷野草花。旧事谁能问□水,神仙今已在东华。田翁犹酹先生酒,乱纸飞钱噪暮鸦。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