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缺月空云弄晚晴,读书灯影度微明。
梧桐未肯收残雨,犹作窗间打叶声。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夜晚读书时的景象和情感。

诗词通过描绘月亮被云遮挡、读书时灯影微弱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寂静的氛围。诗中的“缺月空云弄晚晴”意味着月亮被云彩遮蔽,夜晚的天空显得空旷而明亮。读书的人在微弱的灯光下投射出来的影子,将书房映照得微明。这样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安静、专注的读书时光。

诗中还提到了梧桐树和窗外的雨声。梧桐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因其叶子形状似扇子而得名。诗中的梧桐树还未完全摇落残雨,窗外传来叶子摩擦窗户的声音。这种细微的声音增加了诗词的细腻感。通过描绘这样的细节,诗人将读书的环境描绘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读书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诗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专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环境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读书时的宁静和专注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静、清净环境的向往和喜爱。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东皇颁节下天阶,那得香魂入梦来。十道风光都采访,相逢只欠驿边梅。

危弦度曲汎孤钩,一世知音未易求。直把将雏为陌上,主人犹复自摇头。

肃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此念渊冰凛,其机影响随。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有物皆膏润,无民更怨咨。谆谆书喜闵,麟笔寓箴规。

一尊薄酒。满酌劝君君举手。不是亲朋。谁肯相从寂寞滨。人生如梦。梦里惺惺何处用。盏到休辞。醉后全胜未醉时。

归相起家翁,缫纫奋妇庸。初心光四教,末愿满三从。已已谿毛荐,行行马鬣封。断机迟后效,黄纸贲青松。

攧不开,扑不破。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终南山,相应和。喜动龙颜,百僚俱贺,谁知别有弥天过。

无端被谮枉遭迍,卷载有馀作俗人。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道好几多嗔。

躬兹孝享,礼备乐成。神登于俎,神寻于祊。展牲肥腯,奏格和平。灵其昭格,肃优凝情。

色见声求,二俱不是。离声色外,转没巴鼻。石火光中,掣电影里。要见石豀,且莫瞌睡。

身世两相惜,秋云每独兴。难将尘界事,话向雪山僧。力善知谁许,归耕又未能。此怀平不得,挑尽草堂灯。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老镜风霜饱,离觞岁月悠。曲多传郢水,诗亦到苏州。拽转撩天鼻,抽将闹市头。投林毋用急,时至会封侯。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今朝传出些修炼。外把万缘锻炼。炼过更宜重炼。识破何劳炼。才方向里闲烹炼。六贼三尸频炼。镜灭心忘丹炼。得得成真炼。

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沈醉也摩挲。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风涟乱翠,酒霏飘汗洗新妆。幽情暗寄莲房。弄雪调冰重会,临水暮追凉。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双成夜笙,断旧曲、解明榼。别有红娇粉润,初试霓裳。分莲调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晕切、一盼秋光。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迅风飘野路,回首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天威不可舍,改骨盈高车。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天空蜡灭影,风定水无纹。半树挂残日,千岩吞湿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