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看搊筝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
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作品评述

《夜坐看搊筝》是王諲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描写了夜晚一个人坐在灯光下弹奏筝琴的场景。这首诗词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于流传不广的新声曲的期待。

译文:
坐夜弹筝琴,灯光之下。
纤指抚弦弹,挂起了罗帷。
红弦发出不同的声音,玉柱反射出连续的影子。
不知道从何处学习到这种新的音乐,
曲曲都弹奏出来,却没有听说过这曲调的名字。
应该是在石家金谷之中,
传播尚未达到洛阳城。

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夜晚孤独的情境中通过音乐来抚慰心灵的情感。他凭借着自己的琴技,弹奏出了不同的声音,并且这些声音在灯光的映照下,使得玉柱反射出了连续不断的影子。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

诗词中也透露着诗人对于新声曲的渴望。他不知道这首曲子是从何处学来的,弹奏后也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作者将这首曲子与石家金谷相联系,暗示了这首曲子可能起源于一个偏僻的地方,尚未流传广泛。他期待这种新声曲能够在洛阳城中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听到这美妙的音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诗人夜晚弹奏筝琴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他孤独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通过琴音的抚慰,诗人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新声曲的期待和希望它能够流传更广的愿望。

诗词推荐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閒身留泮水,归梦满湖山。雪冻蝗应避,春暄雁欲还。桃符随手写,祸福不相关。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将星移北洛,神雨避东京。为负刚肠誉,还追强项名。白云向伊阙,黄叶散昆明。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与我言兮我愿。莫我知兮谁怨。全仗帝为媒。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更取堂名淇绿。要把北山万竹。一日倚云栽。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腊前能几日,年后不多时。五岭无千里,东亭共一陲。胡为欺北客,未即见南枝。或谓冰霜候,还忧衣褐为。

水绕星山林绕庐,江城孤绝政愁予。鸟言为吏居篁竹,乌鬼得鱼欢里闾。照眼梅花寒皎皎,关心烟雨晚疏疏。真山多谢遥相忆,长句新诗细字书。

符离道士晨兴际,华岳先生尸解余。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倚杖聊摅望,寒原远近分。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野势盘空泽,江流合暮云。残阳催百鸟,各自著栖群。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奏赋曾三比,兴能竞二南。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旧事余诗酒,何人续笑谈?生前孝友在,代石为公鑱。

非关骑马踏尘埃,病眼昏昏自懒开。江上酒徒应共笑,经春不作看花来。

晚云碧。松巘飞泉翠滴。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登临兴何极。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山中猿鹤应相识。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刘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陈迹。还忆。少年日。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如今

渭滨一叟发垂素,西伯与之无雅故。幡然为舍钓鱼竿。八极风云生指顾。先生少与文叔游,眼看日角兴炎刘。胡为掉头不肯住,垂纶依旧披羊裘。周文虚已师贤哲,光武规模欠宏阔。三公清坐台阁尊,先生回首桐江月。桐江月色无古今,白波苍嶂幽人心。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有情方是物,无敬莫言诚。此事非俄测,由来只自成。个中勤积累,熟处会分明。未厌拘挛隘,他时满八瀛。

论行藏。盍在凌烟阁上。”因次其韵妙墨龙蛇飞动,新词雪月交光。论文齿颊带冰霜。凤阁从来宫样。寿菊丛开三径,清姿高压群芳。折花聊尔问行藏。曾见横飞直上。

兹泉几岁月,复此慰渴心。谅惟独钟秀,源委来何深。在昔抱幽独,邂逅逢赏香。希声听者难,至味乃可寻。兀坐正亭午,凉风度清阴。於焉有深晤,三叹复微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