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云轩诗

我有山中屋,与云相伴之。
云去何所去?云归何所归?云静我心住,云动我意飞,一动与一静,阴阳互根依。
是为古心法,我儒不能非。

作品评述

《半云轩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山中的屋子与云相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云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
诗人以自己山中的屋子为背景,与云相伴,思考云的行踪和归宿。作者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于云的静动之间,将云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对应。云的静和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阴阳交融的关系。诗人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古老的心法,表明自己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对于这种古老智慧的认同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与云相伴的情景,并通过对云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思绪和感悟。诗中的“云静我心住,云动我意飞”一句,把云的静态和动态与作者的内心和意念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和情感交流。通过对云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意境,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飞扬。

此外,诗人将云的静与动视为一种阴阳互根依的现象,显示了作者对儒家哲学的理解和认同。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宇宙间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和谐。通过将云的静态和动态与阴阳的关系联系起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古老智慧的崇敬和认同。

《半云轩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将作者与云的相伴之情与内心的思绪融为一体,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古老智慧的理解。这首诗给予读者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感受,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与人心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推荐

芍药丛边露气沉,步随芳草共幽寻。桃花薰日红浓淡,柳叶迷烟翠浅深。何处香泥忙社燕,谁家晴槛噪时禽。悄寒罗袜浑无力,斜倚东风碧树阴。

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今日知音一留听,是君心事不平时。

典午无蜀可也,孙氏画江守之。轻裘缓带自若,拔刀斫案不疑。

沈约楼前落叶黄,朝来玉折报潘郎。一区每叹如悬馨,三版俄惊戒若堂。泉石半生闲日月,丝纶馀事人文章。但应祗有凋零恨,雁尽云空不见行。

自君之出矣,金炉烟不袅。思君如露桃,红泪堕春晓。

九十日春余十日,庭阴已作夏扶疏。桃花浪暖且振{左揖右戈},燕子日长空废书。故人行行重作别,倦云悠悠思定居。及此莫孤朝与暮,易胜书礼问何如。

霜花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

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柔和性气。雅称佳名呼懿懿。解舞能讴。绝妙年中有品流。眉长眼细。淡淡梳妆新绾髻。懊恼风情。春著花枝百态生。

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日落浦云远,雨余江水深。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此楼登眺好,终日俯平湖。叶尽村村树,花残岸岸芦。渔翁晴独钓,沙鸟晚相呼。何处微钟动,云藏岛寺孤。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少年君莫怪,头白自应知。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燥吻时时著酒濡,要令卧疾致文殊。河鱼溃腹空号楚,汗水流?始信吴。(《吴真君服椒法》云:半年脚心汗如水。)自笑方求三岁艾,不如长作独眠夫。羡君清瘦真仙骨,更助飘飘鹤背躯。

大道传来意,缘穷识外因。善言论浩劫,天是法王身。

瘦藤春云深,天涯去无侣。时笑野泉声,似共流莺语。落落风规今古情,相逢会有知音举。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旧学樊迟稼,新通泛胜书。不成筹国论,且复爱吾庐。

宫漏迟迟不受催,出花光景渐徘徊。万方日日春台上,不道东风恰始来。

鸠能知天雨,鹊能知天风。嗟哉此微禽,托命风雨中。用志久不分,遂与造物通。吾亦晚有闻,天道犹张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