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解缙的《河州正月十五夜有感》
拼音和注音
shào nián xíng zuò yī cí mǔ , sòng là yíng chūn shì zūn zǔ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宋鲍照、北周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后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春事:春耕之事。春色;春意。指男女欢爱。特指花事。
迎春: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迎接春季到来。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迎候春天。迎新年。花名。即迎春花。花名。辛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慈母: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樽俎:(名)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在宴席上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原诗
少年行坐依慈母,送腊迎春事樽俎。
自从元日说阴晴,且向岁时将十五。
儿童夹路爆竹喧,高引红灯笑嫫姥。
青狮傀儡动地来,歌钟彻夜兼鼙鼓。
驱傩击筑斗喧呼,剪纸拈花作歌舞。
黄金蛟龙珠翠鳞,十丈流泉口中吐。
登州海市未足怜,河阳花县何须数。
我家不与世俗同,弟兄伯叔联簪组。
满堂宾客皆雄奇,新吟健笔争蜂午。
我时七步诗即成,诸生学士观如堵。
年年岁岁盛繁华,只说江南好风土。
那知少壮遇有殊,欢乐相兼又愁苦。
布衣十五步蟾宫,年年看灯天九重。
金门夜开星斗落,玉柱尽作扶桑红。
群仙邀我饮河鼓,大醉尚吸沧溟空。
南风飘飘亲舍远,乘之便往辞飞龙。
十年宫锦灯花下,都与从前欢乐同。
一从秋暑别京国,山川万里音书隔。
东风一夜百花开,散与羁怀助吟癖。
湛阳江月暂淹留,何侯祠前听棹讴。
江船万烟芙蓉渚,赛杀两岸琉璃毬。
今夕何夕在河州,平生之交欢相酬。
微霰飘洒灯不收,更催添注龙鳞油。
醉来身披紫绮裘,移船更作汗漫游。
岂知夜永风雪道,冰作灯笼森白矛。
逐日沥冻成以鞲,衬以五彩悬银钩。
大雪大似金兜鍪,我疑天公与人谋。
剪下玉屑如雕镂,边城凉薄天所赒。
真成玉宇兼琼楼,烹龙炮凤楼上头。
他人异域自风流,羁客向隅双泪流。
任他欢乐弹箜篌,严亲念我应不休。
灯光为我达宸旒,相思何日大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