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作品评述

《赠东林总长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诗意:
这首诗以溪水和山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长老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长老清净高尚的品质的称赞,并反思自己在修行上的不足之处。他提到夜晚写了八万四千偈(即佛经中的偈颂),意味着他在修行中的努力,但他也意识到自己与这位长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东林总长老的赞美和自省。首句"溪声便是广长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溪水的声音比喻为长舌,意味着长老对佛法的广博知识和智慧。第二句"山色岂非清净身"将山景的宁静与长老的清净身心相联系,表达了长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夜晚写了八万四千偈,表明他在修行上的努力和奉献,但他仍然感到自己远远不及这位长老。最后一句"他日如何举似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修行的思考,意味着他希望能够像长老那样脱俗超凡,达到修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长老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自己修行的反思。诗中的"溪声"和"山色"象征着宁静和清净,与长老的修行境界相呼应。诗人以自己与长老的对比,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和向往,并勉励自己在修行上继续努力。整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又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宾主有无俱遣外,行藏须要出常情。无棲泊处开门户,月到中宵不敢明。

花落名园罢醉游,故人无复旧风流。吴乡莫叹无歌听,若使闻歌意更愁。

身似鹪鹩寄远林,仍将病骨卜晴阴。有情缘堕有情法,无处云知无处心。棋对僧窗时自纵,诗传人口不堪吟。感君裁鉴多清赏,收拾焦桐爨下琴。

清素复多闻,天涯晚得君。相延蒲塞馔,细演贝多文。世味淡如水,身谋散胜云。谩为花县约,聊慰此临分。

谁能投笔规万户,但可短篷称散人。逼侧世途何处避,千金难买是间身。

。遂披衣步月于庭中,久之,觉风露凛然,恍疑去青冥无岁也。因以感皇恩歌之,且寓幽怀之梗概云佳节近中秋,秋霖晴快。飞净残云碧空大。金波穆穆,掩尽玉绳光彩。坐来风露冷、青冥外。世运难前,儒冠何赖。四壁相如到沽卖。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林下狂歌不帖腔,帖腔安得谓之狂。小车行处莺花闹,大笔落时神鬼忙。门掩柴荆闤闠远,墙开瓮牖薜萝香。一般天下难寻物,洛浦清风拂面凉。

新河洗马晚苍苍,风急城孤古膳房。分道往年频失利,筑垣今日见周防。转输几实饥人腹,锋镝新扶战士疮。乳哺庙谋应不后,坐看穷徼系苞桑。

紫宸初启列鸳鸾,直向龙墀对揖班。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礼容肃睦缨緌外,和气熏蒸剑履间。扇合却循黄道退,庙堂谈笑百司闲。

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青门隐者人不识,骑鹤来寻华盖君。姹女夜栖丹鼎火,玉妃春绣紫衣云。愁闻南国旌旗暗,爱听中天歌吹分。此去玄都旧时路,桃花红雨正缤纷。

十月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坡。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新霜脱叶,月步行歌。有客无肴,有肴无酒,如此风清月白何。归谋妇,得旧藏斗酒,重载婆娑。登虬踞虎嵯峨。更凭醉攀翻栖鹘窠。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应悟飞鸣昔我过。开户视,

征夫走马发渔阳,少妇含娇开洞房。千日废台还挂镜,数年尘面再新妆。春风喜出今朝户,明月虚眠昨夜床。莫道幽闺书信隔,还衣总是旧时香。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木颖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神圣题前字,千人看不休。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势欲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画閤不开梁燕去,朱门罢扫乳鸦还。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兄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山似剡溪溪似油,人如诗句句如秋。无边春里花饶笑,有底忙时草唤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