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天中明月照芦扉,溪上凉风生葛衣。
倚树呼猿向溪立,纷纷松叶杖头飞。

作品评述

《山居诗》是明代雪山法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空中明亮的月光照在芦苇门前,
溪水上吹来凉爽的风,拂动着葛布衣。
我倚靠在树旁,呼唤着猿猴,站在溪边,
松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拂过我手中的杖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雪山法师在山居中的情景。作者描述了夜晚的美景,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芦苇门前的景色,溪水中吹来凉爽的风,使得身穿葛布衣的法师感到宜人。法师倚靠在树旁,呼唤猿猴,站在溪水旁边,观察松树上的落叶在风中飘舞。

赏析:
《山居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法师在山居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法师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诗词中的意象鲜明,通过描写月光照耀芦苇、溪水凉风和松叶飞舞等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野间,感受到宁静和清新的氛围。

诗词的意境传达了法师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融合的心境。法师倚树而立,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与猿猴互动,展现了法师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赏析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追求。

此外,诗中的松叶飞舞也可以被视为法师修行的象征。松树是常绿树木中的一种,象征着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松叶在风中飘舞,可以被理解为法师修行的境界,追求着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之,《山居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融合,同时表达了法师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恬静和平和的情感体验。

诗词推荐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白玉芳醪何所似,仙人掌冷下金盘。青衫汉殿人将老,应酌清醇拟旧欢。

君不见北风吹淮风浪黑,铁马千群凝一色。当时庙论孰经济,将相无言潜动魄。或云南纪当何忧,今代诸葛身姓刘。陆下唤取守淮甸,彼有胜算逾干矛。登时诏语从天坠,汜为先锋制置。并遣健士付阿权,等是两淮兵马地。岂期将溃兵川流,翻手忽忽无十州。前时冠剑错准抉拟,此事吐口贻

人事多翻覆,由来不可量。安知议郎女,远嫁左贤王。

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削成峭壁碧孱颜,石罅高临毛发寒。我有胸中一寸铁,湛然如水绝波澜。

乱擘晴绵清昼迟,阴阴古木绿云齐。僧窗尽日无尘事,梦破一声春鸟啼。

竹啼非染露,山眩乃疑云。灵瑟传神语,休令帝子闻。

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一纸日边裁,千山徼外开。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学问须传授,君家有自来。嗟余独何者,道阻乃从洄。

时人重花屏,独即胎化状。丛毛练分彩,疏节筇相望。曾无氃氋态,颇得连轩样。势拟抢高寻,身犹在函丈。如忧鸡鹜斗,似忆烟霞向。尘世任纵横,霜襟自闲放。空资明远思,不待浮丘相。何由振玉衣,一举栖瀛阆。

卧病车马绝,初非遗世人。逍遥乍形散,邂逅却情真。见护屏能力,相扶竹亦神。闲来佐欢喜,漉酒用陶巾。

此郡境有彭泽县,渊明曾遗晋时踪。三径莫知在何处,且抚官圃千尺松。

我爱山居好,閒吟树倚身。田园无事日,天地自由人。野竹穷三迳,山苗草八珍。醉归浑不记,黄犊自知津。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日落风回卷碧霓,方蓬一夜拆龙泥。银台级级连清汉,桂子香浓月忤低。

送行第一要君诗,一路看诗慰所思。可吏可儒仍可将,吾兄吾友亦吾师。暂移马舫仿亭榭,小簇螺盘话别离。指点方壶门外柳,归来须及欲黄时。

骑驴花县不相容,却驾长鲸戏远空。采石钓船还夜月,青山破墓几秋风。平生赏识惟狂客,他日功名付令公。千载英雄长不死,长庚光彻紫霄中。

鹰使司漏,马使警偷。臧者守杼,获者运牛。彼此职废,空抱主忧。君不见薛恭尹赏各有所,两地一易俱称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