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作品评述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
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
已向瓮头防吏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游山的客人,却忘记带酒具,用诗词向别人索酒,并用韵文回答。然而,因为作者辛弃疾身患疾病,无法前往与这位客人相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客人游山的场景,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景色和自由闲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风雨妨碍了山行,但当天气晴朗时,客人却不愿离去,暗示他对山水之间的美好享受。墙头积满了尘土的短辕车,门外人们走在芳草盈盈的小路上,描绘了山间宁静的景象。

诗中还提到南城东野,应该是指南城的东边野外。这里有人应该会联句,表示这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琅玕指的是名贵的瓷器,题字处应该是指有名的石碑或题刻。这些细节展示了作者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最后两句提到了竹林中的行厨和防吏部的场景。行厨指的是行军时的移动厨房,暗示作者曾经有过军旅生涯。而防吏部可能指的是辛弃疾当时领导的吏部,但具体意义不明。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多才多艺和丰富的经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细节的穿插,展示了辛弃疾对自然、文化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作者身世和情感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十年风搅海波翻,未报穹庐气踊山。且把毛锥觑天巧,异时方叔要威蛮。

哲理

宫中杨柳戏青娥,不见葳蕤舞凤过。怪底东风不相忌,隔墙吹送落花多。

哲理

雪月相辉云四开,终风助冻不扬埃。万重琼树宫中接,一直银河天上来。荆楚岁时知染翰,湘吴醇酎忆衔杯。强题缣素无颜色,鸿雁南飞早晚回。

哲理

不识山村路纵横,但随流水小桥行。一春尚未闻黄鸟,玉女峰前第一声。

哲理

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念高唐归梦,

哲理

著书经岁掩蓬扉,江左才名重陆机。宅近寒塘黄叶满,窗开远岫白云飞。山中春草轻朱绶,梦里晨钟隔琐闱。自惜蛮荒投窜后,至今朝省谏书稀。

哲理

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

哲理

萍飒风池香满船,杨花漠漠暮春天。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哲理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哲理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哲理

变而不动妙能神,诸妄销亡只一真。若是无真安有妄,无形岂得影随身。

哲理

萧萧露白蒹葭老,索索风乾杨柳疏。坐见渔舟归浦尽,小篷明灭上灯初。

哲理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哲理

庆流阅古无穷,相门又见生名世。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十二年间,挺身为国,勋庸知几。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朝庭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行定中原,锦衣归相,分茅□□。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

哲理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哲理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哲理

春晴无十日,秉烛亦须游。冷笑鲰生面,黐粘蠹简头。方殚义理乐,蚤觉鬓髯秋。几欲抛书坐,痴成不自由。

哲理

安仁山水县,令君文章伯。林深兰自吐,川媚珠所宅。弦歌导斯民,传舍阅过客。口虽绝雌黄,眼顾分青白。

哲理

诗翁今雨来,同步上荒台。草死元藏药,花穷始到梅。南方酣战急,北陆苦寒催。穷老情怀恶,因君得暂开。

哲理

莫谈生灭与无生,谩把心神与物争。陶器一藏松树下,绿苔芳草任纵横。

哲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