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作品评述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朝鸾鹭自振振,
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
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
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
定如髯羽便超群。

诗意:
这是苏轼以“和子由”之名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子由善射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射箭的比喻,探讨了人才和能力的超越性。苏轼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与书生相提并论,认为能够破解难题的并非只有书生,就像勇猛的将领能够解决文学问题一样。他笑自己能够穿透箭靶,不靠像猿猴一样的长臂,而是依靠自己的技艺和努力。他思念着射箭的乐趣,渴望能够追逐军马,表达了对自由和辽阔空间的向往。最后,苏轼鼓励子由,认为他的身手和才华非常值得学习,定会超越常人,达到出类拔萃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以射箭为主题,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示了苏轼对子由射箭技艺的赞赏和自嘲。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射箭的热爱和对个人能力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中朝鸾鹭”形容子由射箭时的神态,振振有神,展现了他的技艺非凡。接着,苏轼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边隅事情能被子由掌握的怀疑,这种反问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然后,他以“共怪书生能破的”来自我贬低,以对比将书生和将领的能力相提并论,突显了自己对射箭技艺的自豪和信心。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以自嘲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射箭技巧。他笑自己能够穿透箭靶,不靠像猿猴一样的长臂,而是依靠自己的技艺和努力。这种自嘲和自信的结合,展示了苏轼对自己才华的认可。

最后,苏轼鼓励子由,赞赏他的身手和才华,认为他定会超越常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这种鼓励和认可,既是对子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人才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射箭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既是对子由的赞美,也是对人才和能力的思考,充满了自嘲和自信的情感,表达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对射箭的艺术和技巧的赞美,苏轼探讨了人才和能力的超越性,同时也展示了自嘲和自信的情感。这首诗在形式上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以及反问和自嘲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生动有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射箭技艺的赞美和对个人能力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由和追求卓越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菊糕萸蟹年年有,未信今年此地无。一瓻新酿正三白,幸是杖头钱可沽。客况凄凉宦情薄,釜欲生鱼门罗雀。未能早赋归田园,白酒黄鸡差自乐。户曹司马村校书,相呼径诣黄公垆。满头插菊把茱萸,强歌强舞醉相扶,何必更画豳风图。

孤馆深沉,晓寒天气。解鞍独自阑干倚。暗香浮动月黄昏,落梅风送沾衣袂。待写红笺,凭谁与寄。先教觅取嬉游地。到家正是晚春时,小桃花下拼沉醉。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

玉立诸君子,苍髯十八公。有此岁寒质,胡能媚东风。勿堕长房术,勿受秦皇封。深期老此堂,长与幽人同。

秋云作伴更谁俱,颇惯登山不用扶。笑怪河阳种花手,杖藜破雨觅菖蒲。

少日飞腾,湖海奇胸,风云壮图。把人间远道,看为咫尺,眼前实地,认作虚无。酾酒中天,振衣千仞,尘世烟霞有几区。君山下,见洞庭清浅,欲问麻姑。故吾只是今吾。已深愧当年大丈夫。怅川流不息,直如逝者,天风高举,更有谁欤。鼎鼐何功,江山多幸,长铗归来食有鱼。神仙事,

昨朝卯酒醉至酉,不记满斟凡几巡。莫问担头青蕊菊,且迎座上白衣人。

得趣贪山好,山翁清更癯。琴诗立门户,姓字出江湖。步月寻松子,锄烟补菊株。相携多道义,谁可与同徒。

涧水松风声不断,白云飞上屋头栖。山中昨夜孤吟客,只把无眠便作题。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消息盈虚理甚明,积阴尽处一阳生。孤根莫厌风霜甚,昨夜春雷拆甲声。

出关寒色尽,云梦草生新。雁背岳阳雨,客行江上春。遥程随水阔,枉路倒帆频。夕照临孤馆,朝霞发广津。湖山潮半隔,郡壁岸斜邻。自此钟陵道,裁书有故人。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濠上花深翡翠楼,楼前白月涌江流。香风两岸笙歌合,夜夜烧灯照客舟。

绮霞重叠武陵溪,溪岭相逢路不迷。白石洞天人不到,碧桃花下马频嘶。深倾玉液琴声细,旋煮胡麻月色低。犹恨此身閒未得,好同刘阮灌芝畦。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左足右孛}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

寒食家家踏晓晴,好风吹我出重城。几湾野水迎人白,数点家山刮眼明。已有鴒原聊乘乐,何须鷁尾并桡行。山前父老应相笑,为我频来学送迎。

夷门昔日呈家丑,拈出无边栗棘蓬。今日瓯峰孤顶替,幸然无事又相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