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人于濆、刘驾诗

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作品评述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刘驾和于濆,痴迷于写愁言。也许并非真的有愁,只是说得像是苦恼。一字进入人们的眼中,像雨滴刺痛了双眼。不要让雨水进入心中,一滴一滴都带来痛苦。坐在那里,让无事的人,像吞割自己的肺腑一样。我不认识这两位诗人,偶然读到了他们的诗句。儿曹劝我不要读,怕读了会陷入忧愁。我说怎么可能,试着读了也不会突然变得忧愁。读了一篇还没读完,就已经多次感叹了。突然感觉到这两位诗人的忧愁,纷纷涌上心头,无法遮掩。有什么能解开这困扰呢?伯雅(指杨万里自己)烦恼地尽力保护自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杨万里对于读唐代诗人刘驾和于濆的诗作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到刘驾和于濆的诗作都充满了愁苦之情,但他对于他们是否真的有愁苦表示怀疑。他认为他们的诗句虽然入人心,但也像雨滴刺痛了眼睛,给人带来痛苦。诗人警告自己不要让这些忧愁的情绪渗入自己的内心,因为每一滴都会带来痛苦。然而,诗人自己也被这些诗句所触动,感受到了刘驾和于濆的忧愁情绪,无法遮掩。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解开这种困扰,他自称为伯雅,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保护自己。

这首诗词展示了杨万里对于诗歌的思考和对于情感表达的探索。他对于刘驾和于濆的诗作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其中的忧愁情绪并非真实,而是一种艺术表达。然而,诗人自己却被这种情感所触动,无法摆脱。这种矛盾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思。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清明已自断百果,樱豆从头次第尝。青山四面欲春晚,白发千太照溪长。偶然坐石云离次,久不窥园竹乱行。甔石屡空惟食粥。平皋闻道麦须黄。

酒巡未止。先说一些儿事喜。别调吹风。佛曲由来自普通(梁武年号)。长鲸吸酒。面对沈香山刻寿(坡有寿子由沈香山子赋)。吸尽如何。吸了西江说甚多。

踽踽迂疏彼一鳏,息交绝学殆顽颜。时侪傥获多谋助,少作曾希长者删。喂犬孱尪玩逋窃,辕驹牵跼旷尤瘝。那无上术蠲人瘼,画戟临江城负山。

连天大厦莫容身,小向湖边一问津。心事说知林下郭,姓名误入府中陈。半篙绿水三间屋,一榻清风百世人。只有青青堤上柳,至今犹是汉时春。

二穉吁何罪,冤犹在史书。老瞒浑忘却,只记哭仓舒。

我昔西游边,万里持一剑,风餐不自恤,露宿未尝厌,栈危余汉烧,山断有秦堑,敢夸胡羊美,但怀巴酒酽。回首四十年,远游每关念。秋风跨蹇驴,尚喜道傍店。

芳序虽云晚,华颠亦已新。蛩鸣偏傍耳,燕去不辞人。山隐棲岩路,朝婴佩玉身。故溪应更好,前夜梦垂纶。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铜井炎炉

少携一剑行天下,晚落空村学灌园。交旧凋零身老病,轮囷肝胆与谁论?

雝雝阳鸟,其居朔方。朅来江南,雪霜备尝。意不耐暑,虑尔早亡。乃安水土,羽毛无伤。仰羡鵷雏,俯趋鹜行。负影隻立,何如还乡。秋风日高,稻粱已黄。且谋一饱,忽思翱翔。

邺城旁缺通清沟,城南之水城中流。白沙涨陆最宜果,万梨压树当高秋。去年花开往独晚,不见琼苞肠欲断。隆冬骑马傍高原,却恨枯枝寒日短。忽然变化何处来,一夜东风吹雪满。晴川极望百亩开,三山银阙正崔嵬。杂花不容一朵间,照眼冷艳云为堆。堂中置酒对已好,千葩万蕊谁能绕。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且醉登楼客,重期出郭人。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为鱼实爱泉,食辛宁避蓼。人生既相合,不复论窕窕。沧海良有穷,白日非长皎。何事一人心,各在四方表。泛若逐水萍,居为附松茑。流浪随所之,萦纡牵所绕。百龄颇跼促,况复迷寿夭。芟发君已衰,冠岁予非小。娱乐不及时,暮年壮心少。感此幽念绵,遂为长悄悄。中庭草木春,历乱

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

甘泉献赋人,流落浙江滨。自叹三年谪,归来万事新。铨衡时进对,户牖日相亲。明主方思贾,非徒问鬼神。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头陀会里为逋客,供奉班中作老臣。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我爱淳安好,百方民力宽。役胥遵大义,论牒上狂澜。公赋争先入,穷阎可奠安。从今滋向化,为政不因难。

东风归林园,云日叆春事。静观化道伸,良感幽贞利。烟芳生暮愁,晴思起新思。有酒谁见同,恻恻夜亡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