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子还洞庭

五月江门暑气鲜,水祠箫鼓赛龙船。
最怜别权当官路,不碍归云入洞天。
楼阁两山摇碧落,杨梅千涧泻红泉。
葛裙纱帽吟长夏,莫拟平原赴洛篇。

作品评述

《送陆子还洞庭》是明代朱曰藩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五月江门暑气鲜,
水祠箫鼓赛龙船。
最怜别权当官路,
不碍归云入洞天。
楼阁两山摇碧落,
杨梅千涧泻红泉。
葛裙纱帽吟长夏,
莫拟平原赴洛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陆子回到洞庭的场景。五月的江门上空炎热,但江水清凉。在这炎夏的日子里,人们举行祭水的仪式,吹箫、敲鼓,模拟龙船比赛。作者最为怜惜的是与友人分别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官僚之路,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最终回归自然、追寻洞天仙境的归途。楼阁倒映在江水中,两山的景色因树叶的飘落而摇动,杨梅的果实从千涧中流下,形成了红色的泉水。作者身着葛布裙子、戴着纱帽,在这个长夏里吟唱诗歌,他不愿意效仿平原之上的文人们,去赴洛阳写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门送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活中的离别与归途的思考。暑气鲜明的五月,江门上的水祠仪式和龙船比赛形成了一幅热烈而繁忙的画面。然而,作者通过表达对友人别离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思考,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洞庭和洞天之间的归隐之路。楼阁倒映在清凉的江水中,两山的风景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摇曳多姿,杨梅的果实如红泉般流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身着朴素的葛布裙子,戴着纱帽,在这个长夏的时刻吟唱诗歌。通过与平原上的文人们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愿墨守成规的态度,选择了回归自然与洞庭的归途。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基础,通过对离别、归途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离世之境的思考。

诗词推荐

竹瘦桐枯菊又开。远山合抱水萦回。几行银篆蜗行过,一朵梨花蝶舞来。秋意思,闷情怀。懒将闲事强支排。倚栏目送归鸿尽,万里晴空入酒

艰危宁度瘦驴岭,奔走莫随肥马麈。困厄终身元自好,可怜痴子恨无津。

夜醉渊明把菊图。宿酲扶晓又冰壶。秋香留得伴双凫。并日满浮金凿落,明年初赐玉茱萸。更书欲上有除书。

至日长为客,天涯空浩叹。贫知学道力,晚悟作诗难。故旧劳相问,功名梦已残。书生例难蹇,未可厌寒酸。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六眸龟北凉应早,三足乌南日正长。常记京关怨摇落,如今目断满林霜。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旧隐三年别,杉松好在不?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说愁。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青天白日常相应,眼明方晓猕猴镜。自从旷劫不揩磨,知音谩举无生令。

浮家官道傍,日夕逢佳客。无钱可用丹,有眼非开白。今春宁远遁,往岁多惭色。一饭不能酬,饥来祗乞食。才华张八老,老昧幽居僻。邂后出新醅,殷勤如旧识。烧笋美鲜尝,买羊甘贵直。畦蔬绕舍生,园果亦堪摘。看君虽贫士,与我同庚袠。夫何造物偏,格我强其力。

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秋至天地闭,百芳变枯草。爱尔得雄名,宛然出陈宝。未甘阶墀陋,肯与时节老。赤玉刻缜栗,丹芝谢雕槁。鲜鲜云叶卷,粲粲凫翁好。由来名实副,何必荣华早。君看先春花,浮浪难自保。

梅山不见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梅句不刊宗有集,山应生喜亦生嗔。

相君东合冒寒开,朔雪贪随乐事来。腊信未通先漏洩,台光欲近却迟回。势轻漫拟凌歌袖,片小才能缀酒杯。寂寞相如孤客在,定应授简属邹枚。

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大用这无心,非福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拚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山僧如病鹤,意气独离群。思共孤峰月,閒分半榻云。井华晨起汲,瀑布夜深闻。相向无言说,窗间草木欣。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王孙不留兮岁将晏,嵩岩仙草兮为谁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