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濯溪泉,恻恻心甚痛。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出自宋王禹偁的《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

拼音和注音

wú xiá zhuó xī quán , cè cè xīn shèn tò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无暇:(动)没有空闲:~顾及。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原诗

申湖在陕服,自昔名所重。

许昌遗唐律,人口尚传诵。

旧迹固蓁莽,胜概犹出众。

前年谪商于,过此方忧恐。

无暇濯溪泉,恻恻心甚痛。

量移还恩宥,方寸稍放纵。

故人孙汉公,勤恳事迎送。

柅车得三宿,延我入溪洞。

春残尚有蝶,夏首始见蝀。

朱樱实颇繁,黄鸟声亦哢。

地幽接府署,亭高瞰村垄。

萦砌水逶迤,入檐山巃嵷。

鲤翻自跃金,蜗曳烧馀汞。

石危君子介,昏乱小人勇。

虚凉集鸥鹭,爽垲无蚊蠓。

芰叶巧如剪,萍根密非种。

径苔自斑驳,岸草互蓊菶。

官酝绿开瓶,时果青出笼。

醉中猛别后,依约似一梦。

唯愁当要路,时复栖阘茸。

解梁虽近山,硗埆费耕墥。

常风有盬南,日夕尘塕埲。

云泉既辽远,草树非秀耸。

况兹炎蒸月,絷缚何所动。

缅怀八龙会,南溪与谁共。

棣萼本多才,甘棠应少讼。

枕簟与琴书,鸰原聊自奉。

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

古文阅韩柳,特策开晁董。

清吹席上来,当暑闭冰冻。

菱脆擘琼枝,瓜甘浮蜜筒。

气秋绿筱战,露晓圆荷捧。

照湖小贺监,溪堂轻马总。

此景且不同,此怀可长恸。

平生好泉石,况复官散冗。

近闻田紫微,涟水许就俸。

援例苟得请,申湖当入用。

终老占溪居,卧看秋泉涌。

诗词推荐

初来便自与人宜,相近相亲自在飞。底事悠然无畏忌,也知老子久忘机。

损益才通理洞明,不应知死异知生。惜无人把宣尼语,说似当年尚子平。

病学高僧置一床,披衣才暇即焚香。闲阶雨过苔花润,小簟风来薤叶凉。南国羽书催部曲,东山毛褐傲羲皇。升平闻道无时节,试问中林亦不妨。

长啸出门山月高,古来宁独我蓬蒿。拙於生事岂无粥,犹有故情焉用袍。垅亩桑麻豳雅颂,亭皋木叶楚离骚。不知公相今谁是,已与人间久绝交。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开筵别有邻居兴,卜夜应怜惜禁漏长。旧友不期争命驾,新姬凭宠剩传觞。香烟结雾笼金鸭,烛焰成花照杏梁。京邑衣冠多胜赏,鲈鱼争敢道思乡。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爱公满渟客,来是清风携。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我尽日乃倾,独何求於尔星。煜煜夕日,不尚有朝。皦皦君子,去谁繇招。死如可从,生百不聊。

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寒花独经雨,山禽时到州。清觞养真气,玉书示道流。岂将符守恋,幸已栖心幽。

池台非雾。缥缈双溪路。家在江南佳丽处。看取谢公风度。蟠桃酒酝千秋。金伙欲上迟留。笑待锦花裀上,双鸾舞彻梁州。

一曲重弹子贱琴,三年风月总知音。休言无补公家事,留得堂前生树阴。

天欲游人不踏尘,一年一换翠茸茵。东风犹自嫌萧索,更遣飞花绣好春。

龟儿吐火。鹤儿衔火。药线上、轮儿走火。十胜一斗七星球,一架上、有许多包裹。梨花数朵。杏花数朵。又开放、牡丹数朵。便当场好手路歧人,也须教、点头咽唾。

富贵来时不见亲,永怀恩德倍酸辛。如今有禄肥妻子,谁念孀孤泉下人。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健忘闲何害?贪眠老正宜。本心惟泥酒,余习略存诗。未废春农业,犹堪幼学师。微官何所恋,请老五年迟。

千里东归客,无心忆旧游。挂帆游□水,高枕到青州。君住孤山下,烟深夜径长。辕门渡绿水,游苑绕垂杨。树发花如锦,莺啼柳若丝。更游欢宴地,愁见别离时。

买市宣和预赏时。流苏垂盖宝灯围。小铛烹玉鼓声随。金弹玲珑今夕是,鳌山缥缈昔游非。马行遗老想沾衣。

久不到东谷,晚晴欣细履。阴阴夹路木,溅溅落溪水。幽涎界屏粉,乱喙刻窗纸。兀坐忘所归,烟云逼人起。

篮舆休上马休骑,湿却青鞋也不辞。拣取雨丝疏处去,携筇且谒水仙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