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
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
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
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
江氛与岭祲,负此傲霜姿。
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
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
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作品评述

《对菊》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和菊花在秋天的独特韵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对菊》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
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
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
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
江氛与岭祲,负此傲霜姿。
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
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
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赞美之情。

首句“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表达了菊花美丽高洁的特质,暗示了菊花的珍贵和难以被人所模仿。作者将菊花比作“渊明”,喻意菊花具有深邃的品质,超出了尘世的范畴,并将其美丽的芳香遗留在天涯。

接下来的几句“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描绘了菊花的姿态和特点。菊花香气幽远,花朵中心的花蕊孤寂而傲立,花瓣色彩金黄而正直。菊花的美丽超越了尘世的俗套,清寒的秋天正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机。

下一句“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表现了南方秋天的温暖和菊花独特的特性。相比北方,南方的十月仍然温暖如春,菊花在这样的气候中盛开,与飘落的落叶形成鲜明的对比。

之后的几句“江氛与岭祲,负此傲霜姿。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通过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菊花的高洁和傲然。江氛和岭祲指的是江河和山岭的气象,暗示着菊花在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下显得更加高傲。夜晚的微雨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凸显了菊花的清雅和高贵。

最后两句“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钟爱和对秋天的向往。风高时,菊花显得格外美好,作者独自品味菊花之美,坐在东篱边,享受着宁静的时刻。作者情不自禁地与菊花相对,不需要入眠,只为欣赏清晨露水的滋润。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菊花的高洁、清雅和傲然的特质,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和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菊花与落叶、江氛与岭祲的对比,突出了菊花的独特魅力和不凡品质。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菊花的傲然姿态,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菊花的高贵,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泼天声价陈睦州,咬人火急瞌睡虎。行不到处行一步,道不到处道一句。德山临济眼{左目右荅}{左目右蚩},棒喝交驰无所措。兴化忍俊不禁,随例赫光日中飞白雨,照顾湿却袈裟角。

腊尽春生白帝城,俸钱虽薄胜躬耕。眼前但恨亲朋少,身外元知得丧轻。日映满窗松竹影,雪消并舍鸟乌声。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西汉有臣龚胜卒,闭口不食十四日。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精神常与天往来,不知饮食为何物。若非功行积未成,便是业债偿未毕。太清群仙宴会多,凤箫龙笛鸣瑶瑟。岂无道兄相提携,骑龙直上寥天一。

方今天下少贞廉,廉有如公岂暂淹。见说东皇思柄用,姓名已向玉瓶拈。

武陵源在朗江东,流水飞花仙洞中。莫问阮郎千古事,绿杨深处翠霞空。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弥月住山家,晴天物色奢。莺迁对人语,蜂众报僧衙。笋老欲成竹,蕙香开遍花。清吟无个事,冉冉送春华。

终日冲奔浪,何年坠乱风。谢公堪入咏,目极在云中。

墙外长川拥万舟,门前山色入南州。风来浦口客争发,日下庭阴印未收。乍厌折腰从吏役,屡应回首念朋游。病夫颇有东流兴,预约清樽为少留。

连日寒殊甚,衰年无一能。砚呵磨墨冻,瓶晒插花冰。浮世无根絮,余生有发僧。苏门如可即,端合事孙登。

翻翻翠叶梧桐老。雨后凉生早。葛巾藜杖正关情。莫遣繁蝉容易、作秋声。遥空不尽青天去。一抹残霞暮。病余无力厌跻攀。为寄曲阑幽意、到西山。

仁者竟不寿,世事空悠悠。霜满人洪墓,月寒尊美楼。慈乌千载恨,荐鹗一生休。画史成何事,青山炯照眸。

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西风吹感慨,晓气薄登临。半壁楚云立,一川湘雨深。乾坤横笛影,江海倚楼心。遗恨飞鸿外,南来访远音。

窗前石笋碧嶙峋,便觉仙山不远人。一自青牛西去后,种松皆作担囊新。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置身无用有用间,自讬周宣谁敢侮。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