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作品评述

《忆长安·七月》是唐代诗人陈元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起长安城,七月时节,槐花点缀遍地。七夕针楼争相竞出,中元节香供初迁。华丽的马车和金鞍辔头无尽头,游人们到处迟迟归来。

诗意:
这首诗让人回忆起唐朝时的长安城,描绘了七月的景色和一些节日的活动。诗人通过描绘槐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美丽。七夕时,人们纷纷登上针楼观赏牵牛织女相会的情景,而在中元节,人们又开始供奉香火。诗中还描写了华丽的马车和金鞍辔头,以及游人们归来的情景,表现了长安城的繁忙和热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长安城七月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生动感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繁华的时代。诗人以槐花点缀遍地的景象开场,展现了长安城的美丽和丰盛。接着,诗人以七夕和中元节为节点,描写了人们举行的节日活动,呈现了城市的喧嚣和热闹。最后,诗人以绣毂金鞍和归迟的游人形象,进一步衬托了长安城的繁忙和热闹氛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长安城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活动,通过对节日和城市景象的描写,展示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盛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展示了陈元初诗人的才华和对唐代社会的观察力。

诗词推荐

磨砖大士眼觑瞇,归去市场的唤醒伊。好个打车消息子,无端错付马驹儿。

东村王老夜烧钱,鼻孔依稀露半边。武帝求仙求不得,王乔端坐却升天。

明月不常值,中秋能暂新。谁言一堂上,相与异州人。适意苦难得,举杯宁厌频。清光定千里,他日远相新。

竹柏相望数十楹,藕花多处复开亭。如何更欲通南埭,割我锺山一半青。

淡月低蒨鹊,祥云绕建章。金门森羽卫,宝鼎霭名香。日上东方曙,风轻晓殿凉。千官朝退后,谘访接贤良。

吕子有奇气,少年事诗书。不肯衣逢掖,而随市井儒。白纻霜雪袍,朱缨贯金殳。大醉必走马,长呼挽雕弧。兴罢有余欢,清歌倚箫竽。春风动狂思,夜席拥妖姝。群儿傍笑之,谓子脱捡拘。而我独知子,壮兹真丈夫。屑屑五斗米,其重无锱铢。何为爱琐屑,妄自苦其躯。子亦爱我拙,相逢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人生一世事,何用苦相侵。

来访山中景,亭阑鼠甘阴。客投孤寺宿,蝉趁夕阳晴。满树青苔湿,一村黄叶深。纳凉归去晚,湖月挂遥林。

银汉迢迢夜气澄,都忘朝暮困蚊蝇。月从东涌行空阔,风自南来洗郁蒸。渴解似尝仙掌露,魂清如近玉壼冰。谁知此际超然处,不减庐山入定僧?

匹马西游日,从吴又转荆。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梦永秋灯灭,吟馀晓露明。良时不我与,白发向秦生。

天步方宁只,民区复晏然。心非尧位乐,子授舜躬贤。揖逊高千古,恬怡盛万年。乘云归帝所,溥率泪成川。

客梦落江外,时情付杯中。愿言烽火低,不到甘泉宫。吾道易荆棘,此身久萍蓬。鹤眠伴官屋,犹有林下风。吹灯读离骚,佳处时一逢。

湖光乘雨碧连天。绕堤映、草色芊芊。舞风杨柳欲撕绵。依依起翠烟还是春风客路,对花时、空负婵娟。暮寒楼阁碧云间。罗袖成斑。

叶落无蝉在,又随林叶生。不离荒苑处,偏感异乡情。幽韵松风合,枵肠竹露清。无端溪鸟逐,飞落地中行。

坐恐三更至,流年此夜分。客心无限事,愁雨不堪闻。灞上家殊远,炉前酒暂醺。刘郎亦多恨,诗忆故山云。

碧绿青红百样花,尽从春色巧安排。不知春色端倪处,平地危分万仞崖。

胜日佳时一醉同。安阳好,形胜魏西州。曼衍山河环故国,升平歌鼓沸高楼。和气镇飞浮。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春工染就缘丝条,织雨缲风拂灞桥。可是韶光难击着,暗教瘦损小蛮腰。

百夫正讙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