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独直省中

明窗畏日晓先暾,高柳鸣蜩午更喧。
笔老新诗疑有物,心空客疾本无根。
隔墙我亦眠风榻,上马君先锁月轩。
共喜早归三伏近,解衣盘礴亦君恩。

作品评述

《次韵刘贡父独直省中》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窗畏日晓先暾,
高柳鸣蜩午更喧。
笔老新诗疑有物,
心空客疾本无根。
隔墙我亦眠风榻,
上马君先锁月轩。
共喜早归三伏近,
解衣盘礴亦君恩。

译文:
明亮的窗户怕太阳的早晨光普照,
高高的柳树传来蜩螗的鸣叫更加嘈杂。
我老了的笔写下新的诗,怀疑其中有些讯息,
我空虚的心志和作客一样,都没有根基。
我隔着墙也躺在风榻上安睡,
你骑马出门,先锁上月亮的轩窗。
我们都欢喜你早日回家,三伏天即将过去,
解开衣襟,展开才华,这也是你的恩赐。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省中(官方住所)的闲适生活和对刘贡父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明亮的窗户、高大的柳树和蜩螗的鸣叫,展现了夏日的清晨景色。苏轼感到自己的笔墨已经老去,但他仍然写下了新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对文字中所蕴含的信息的怀疑。他将自己的心境比作一个无根的客人,感到内心的空虚。然而,他与刘贡父隔着墙互相思念,苏轼也在等待着刘贡父回家。最后,他表达了对刘贡父早日归来的欢喜之情,同时也感恩刘贡父对他的关怀和支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内心的思考和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意的比喻,诗词展示了苏轼对文字创作的探索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的笔墨虽然老去,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写作的热情,同时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怀疑。他将自己的心境与一个无根的客人相比,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诗词中的"隔墙我亦眠风榻"一句,展现了苏轼与刘贡父之间的情感联系。他们相隔一墙,但彼此思念,同样在等待着对方。"上马君先锁月轩"一句,则表达了苏轼对刘贡父尽快归来的欢喜之情。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友情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创作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苏轼对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同时也呈现了他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汉初曲逆未侯日,穷巷席门谁见收。固是知人甚难事,悬知同类合相求。客怀夜雨打破壁,世事春江横钓舟。为报能文韩吏部,吹嘘籍湜预名流。

坤元光至德,柔训阐皇风。芣苡芳声远,螽斯美化隆。睿范超千载,嘉猷备六宫。肃恭陪盛典,钦若荐禋宗。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晓枕闻屐声,方知夜来雨。遥怜江南梅,玉立胜越女。林深笑成暗,谿浅照亦俯。想象不胜情,吾宁久羁旅。

天柱峰头一振衣,云开岩路雨晴时。登临欲访神仙事,纪述都无汉晋碑。拍手数声龙井跃,篝灯一鉴洞天奇。林间安得栖身处,欲炼金丹饵玉芝。

云气昏江树,春流没钓矶。如何连夜涨,似欲送人归。乱石水声急,片帆风力微。舟师且停橹,鸥鹭畏人飞。

君看人迹蝶来轻,蹈得林间路作坑。古路今人行不得,一时移上上头行。

江上人家烟雨间,意行曾忆犯榛菅。只今冷落人谁问,输与白鸥相对閒。

梅花卸玉春寒浅,柳色描金雪意消。老子偶然诗与助,又挑行李过溪桥。

千古水仙玉,坡以逋仙配。山谷弟山礬,两事同一意。

犹存巨镬记熙丰,翠蔼春深古路通。千百舂锄一株树,野田飞下雪花风。

尝闻升三清,真有上中下。官居乘佩服,一一自相亚。霄裙或霞粲,侍女忽玉姹。坐进金碧腴,去驰飙欻驾。今来上真观,恍若心灵讶。只恐暂神游,又疑新羽化。风馀撼朱草,云破生瑶榭。望极觉波平,行虚信烟藉。闲开飞龟帙,静倚宿凤架。俗状既能遗,尘冠聊以卸。人间方大火,此境

沁园春二阕,不能如公哨遍之变化,又局于韵字,不能效公用陶诗之精整,姑就本语,捃拾排比,粗以自遣云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素娥毕竟难防备,烧得河车莫遣尝。

翦水轻花著地消,弱肌无力倚风飘。欲知回旋空中舞,恰似杨家静婉腰。

何人将我此来游,白鹭那知客有愁。如子矜持山玉立,似予迂阔水肋洲。尘襟抖擞风云入,石刻摩挲岁月流。惆怅谪仙鸾驭远,离离别恨黯滩头。

落日孤烟水绕村,山家灯火已昏昏。幽人事业书窗底,自读离骚半掩门。

绝唱知难继,因兹久滞淹。隔年酬不得,终日诵无厌。{左日右煞}曝偏防蠹,收藏别著签。偶吟聊报谢,迟拙莫相嫌。

便风五两更悠悠,回望乡闾烟雾浮。若问无情唯颍水,不来随我到扬州。

新厩翚万马还,珠缨金垺彩旗间。已看騋牝三千骏,更识君王十二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