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和靖先生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作品评述

《挽和靖先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同闶。该诗表达了对逝去的靖先生的怀念,并赞颂了他为家庭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身占河南第一功,
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
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
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漫淳气,
收入稽山鉴影中。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靖先生的敬意和思念之情。靖先生在河南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功臣,他一生坚持秉持家族传统的价值观,忠诚正直。然而,他的丰功伟绩与他高尚的品德并不为人所知,只有在他去世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诗词中有两个具体的事件。第一是“七日梦楹”,表示作者在南京的七日之梦,这个梦中出现了门楹,暗示着作者对靖先生的缺失感。第二是“三年筑室”,靖先生为家庭修建房屋共用了三年的时间,然而现在他已不在人世,无法享受这所房屋。

诗词结尾以“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为句。这句话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嵩山和伊水,表达了对靖先生高尚品质的赞赏。尽管他已魂归故里,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存在,像是稽山上的倒影一样,永远闪耀着纯洁的光芒。

这首诗词通过作者深情的描述和思考,既表达了对靖先生的怀念,也展示了作者对家族传统价值观和忠诚之道的认同。同时,诗词中也透露出对于现代社会对于高尚品质的忽略与淡漠,呼唤人们重新审视并追求这些价值观。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有所思考和反思。

诗词推荐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洞涧生芝草。重崖出醴泉。中有怀真士。被褐守冲玄。石户栖十金坛谒九仙。乘鹓方履汉。辔鹤上腾天。

多谢东君为主张,十分霜雪十分香。开时已办和羹料,肯作风流时世装。

褰裳乐得送迎翁,遣句犹烦七字工。颇识当年斤斧手,却惭昔日马牛风。平生杨敬惟称项,晚岁侯芭只守雄。便把黄封红客眼,一尊已当百壶丰。

隆功骏德,两有烈光。陟配宗祀,惠我无疆。

西风书驿到河津,且喜开筩丽句新。安石风流高映世,君房言语妙惊人。公怀远略须经国,我愧华颠未乞身。惟有论交方寸地,岁寒留得比松筠。

[姑洗为羽]天地闭寒,盛德在水。墨精之君,降福义祉。洋洋在上,若或见之。齐庄承祀,其敢对思。

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沈沈。

扶病还朝一秃翁,重来宁免笑何公。梦魂长是寻云北,归路何时向浙东。深愿耸身随画鷁,空劳举目送飞鸿。主人行所终须到,最忆东轩一枕风。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桂花香满月轮秋,稳送鹏程万里游。身近清光瞻帝座,手携多士上瀛洲。戊申奏对规模阔,庚戌抡魁气数周。陈亮自来天下选,老年更好作龙头。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十年肝胆照交情,朔漠相逢意转倾。苍鬓飘飖予薄宦,青云蹭蹬子诸生。更同樽俎知何地,漫与诗篇送子行。南北倦游那得定,扁舟江外欲之荆。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世上月丹无此种,倚栏不觉夕阳斜。百年雨露春风力,高树一根三色花。

逼砌筠窗围小院。日照花枝,疏影重重见。金鸭无风香自暖。腊寒才比春寒浅。昼景温温烘笔砚。闲把安西,六纸都临遍。茗碗不禁幽梦远。鹊来唤起斜阳晚。

右山市晴岚。今朝罢渔早,挂网堤边树。云断一峰青,斜阳在坳处。痴儿晚睡醒,却讶东方曙。

叶叶枝枝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著意。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桐川风物最三吴,刺史循良继两都。但见卖刀还买犊,谁知有袴本无襦。来时竹马迎儿辈,去日棠阴绕舍隅。攀断车辕留不止,他年应作祖张图。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