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郝仲明代归

古人州县吏,久任各称城。
任久则化行,吏与民相得。
民或不安业,咎在吏数易。
代者如傅舍,吏民不相识。
王嘉朱浮疏,每读三太息。
暨城有贤佐,温良而端直。
为政知大体,人方饮其德。
瓜犹未及期,旌已催行色。
中州固多士,此士去可惜。
老稚候城隅,相邀卧车侧。

作品评述

《送郝仲明代归》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古代州县官员的离任场景,并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古代州县官员,长期任职于各个城市。
任职时间久了,就会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官员与百姓相互配合,和谐相处。
有时百姓感到不安稳,问题出在官员频繁更换。
新来的官员如同陌生人,
官员和百姓之间缺乏了解和亲近。
王嘉和朱浮等人,每读到这种情况都会叹息,
他们渴望城市能有贤明的辅佐官员,
这些官员温和而正直,
在治理时考虑到整体利益,
人们都称颂他们的美德。
就像瓜果未成熟就被催促采摘,
这些官员的离去显得仓促匆忙。
中原地区本就有很多才士,
可惜这位才士要离开了。
年长的和年幼的都在城墙角落等候,
邀请他一同坐车而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官员离任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称赞和对他离去的惋惜之情。官员长期在州县任职,与百姓相处融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扬。然而,由于官员更替频繁,新来的官员与百姓之间缺乏了解和亲近,这让人们感到不安和失望。诗人呼吁城市能够有更多贤明而正直的官员来辅佐,以期望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离任官员的惋惜之情,他的离去显得匆忙,让人们感到遗憾。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官员和治理的思考和关注。

作者介绍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亦好亭兼弄月亭,磬湖不许两通行。谁抛螮蝀湖光尾,便有先生拄杖声。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今宵星汉共晶光,应笑罗敷嫁侍郎。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静闻天籁疑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谁见宣猷堂上宴,一篇清韵振金铛。

七树怀郑薰,千尺羡晋峤。弘景招不来,俯仰但长啸。

九日心飞类琯灰,龙山直上好楼台。老身稚子扶将去,胜地元戎借得来。酒似朝霞披雾散,诗如秋菊艳霜开。至今研席珠玑满,莫道登高寂寞回。

炎皇鉴从草,异种多西州。为君望岷峨,使我双泪流。向来秦越人,朝洛夕邯郸。子持鹊经来,自西亦徂南。江南有羁羽,岂不怀故营。何当同皇风,六气和且平。

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领了诗材还又怨,问天风雨几时开。

支流二水绕山城,潇洒桐庐旧得名。好在鸟笼山霭里,眼生诗句易诗成。

十亩荒园斸野烟,蔬畦麦陇带平田。相忘鱼鸟无余地,自信貂蝉有老天。静处亦忙诗意思,贫中之乐酒因缘。梅花不隔前村路,只有霜桥雪屋边。

及物深仁远,流光内德昭。徽音继任姒,至治协黄尧。崇庆才亏膳,延和遽罢朝。千官号慕处,声动九重霄。

荒郊多腐草,故苑近清秋。棘密何胜数,囊轻莫尽收。月高疑爝息,天远认星流。紫桂风微急,红兰露遍浮。已能穿永巷,更欲拂高楼。灭烛方无寐,鸣蛩相荐愁。

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仙吏秦峨别,新诗鄂渚来。才推今北斗,职赋旧三台。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何年相赠答,却得到中台。

好山多处说严陵,官事閒时定一登。野寺岂无僧十百,爱僧须是爱诗僧。

花落更同悲木落,莺声相续即蝉声。荣枯了得无多事,只是闲人漫系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鉴禁疏云数道开,垂风岸柳拂青苔。银波玉沫空池去,曾历千岩万壑来。

少年妄有意,与世扶危颠。神游渺八极,讵尝□□□。□□覆天地,鼎沸同熬煎。勺水空自扬,偶兹微命完。贪夫遂□欲,得所恬以安。君子抱古见,十事十不然。观人眼难开,不如返自观。此心既已了,口亦何必言。

屏废诚愚分,牢愁更索居。若逢知己问,犹解课儿书。地僻门长闭,年饥菜自锄。相望无一字,不是故情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