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女

田家女儿不识羞,草花竹叶插满头。
红眉紫襜青绢袄,领颈麤糙流黑油。
日午担禾上场晒,也喜年丰欲还债。
佣工出力当一男,长大过竿不会拜。
有者四十犹无家,东村定昏来送茶。
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

作品评述

《田舍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家女儿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劳动的执着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田舍女儿不知羞,
头上插满草花竹。
红眉紫襜青绢袄,
领子脏兮兮的黑油。

中午,她担着禾稻上田晒,
也为丰收而高兴,却要还债。
她像个男人一样努力工作,
长大后却不懂得拜谢。

已经四十岁了还无家可归,
黄昏时分,她送茶到东村。
老人吃完茶却不肯嫁人,
今年她决定种稻留下踏车。

诗意和赏析:
《田舍女》通过描绘一个田家女儿的形象,展现了她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品质。她不知羞耻,头上插满了野花和竹叶,形象朴素而自然。她穿着脏兮兮的衣袄,领子油腻,展示了她辛勤劳作的痕迹。

诗中描述了田舍女儿的日常生活,她在中午担着禾稻上田晒,表现出她对丰收的期盼和努力工作的态度。然而,她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还债。她像个男人一样辛勤劳作,但在长大后却不懂得拜谢,这反映了她的朴素和单纯。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田舍女儿四十岁依然无家可归的困境,她黄昏时分到东村送茶。老人吃完茶后却不愿嫁人,显示了她坚守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最后,她决定今年种稻留下踏车,继续在家乡奋斗。

这首诗揭示了田舍女儿的艰辛生活和她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她虽然生活贫困,但她的坚韧和努力让人感动。诗中所描绘的田舍女儿形象,代表了许多农村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和敬意。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田舍女儿的形象和她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秋色满郊原,人行禾黍间。雉飞横断涧,烧响入空山。野水苍烟起,平林夕鸟还。嵩岚久不见,寒碧更孱颜。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百里青松五月凉,千年忠惠有馀芳。后人继此非难事,不为公家虑久长。

城临孤壁迥,楼出万峰开。域势衔天阔,江形抱楚回。野风吹日落,霜雁切云哀。直北长安道,凭轩首独回。

拂露屠苏酒满巡,越山如鬣水如鳞。日边虽望龙庭远,海上初传凤历新。好景融融来破雪,和风细细欲黏人。莫言老守无心计,排比宾寮醉过春。

咸阳龙虎此飞升,二弟东山道亦成。不见棠梨司命宅,空馀丹井一泓清。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

汉铸九金神鼎,隋书小字莲经。刚风劫火转青冥。护守应烦仙圣。昨梦归来帝所,今朝寿我亲庭。只将此宝伴长生。谈笑中原底定。

节逢清景空,气占二仪中。独喜登高日,先知应候风。瑞呈光舜化,庆表盛尧聪。况与承时叶,还将入律同。微微万井逼,习习九门通。绕殿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今兹水用事,檐雨四十日。祷祈遍群望,鱼解入家宅。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圣人制邦国,休养觊生活。本根者州县,父母资牧伯。夫何失其理,致使为盗贼。犯之复无赦,恐负天地德。昨来诸暨变,本以鹾故得。有司屡杀戮,势欲与之敌。民生各良性,岂独肆凶慝。饥寒迫于后,妻子

要令多病也身轻,安得晨风永昼清。瑟瑟泉流沿涧响,疏疏松吹转空鸣。生平旧隐藓踪合,老至危途蓬鬓生。松柏后雕闻古语,若何秋菊敢齐名。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漠漠水田飞白鹭。夏木阴阴,巧啭黄鹂语。金匮诗人新得句。江山应道来何暮。好向金门联步武。何事双旌,却为丹丘驻。琼斝十分须一举。看看紫诏催归去。

米多糠少贺丰登,莲吐双花麦五茎。别有到家呈瑞处,绕篱黄菊向人明。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後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画合围香裹,明窗宴坐中。兵符不须篆,丹转药炉红。

花引春来,手擎春住。芳心一点谁分付。微歌微笑蓦思量,瞥然抛与东流去。带润偷拈,和香密护。归时自有留连处。不随烟水不随风,不教轻把刘郎误。

炉亭镇上坐书痴,不似山居得自怡。倾竹叶杯延旧友,倚梅花树看新诗。嚼来此味清于水,语对乡情甘似饴。外此不须谈近事,相逢一笑且舒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