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高下不相及,非今自古来。
十洲花满树,岂用俗情咍。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诗词,由宋太宗创作。这首诗词描绘了高尚与庸俗之间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纯正美的追求和对世俗浮华的不屑。

译文:
缘份带来相遇,
不同境界难相似。
十洲之间花朵绽放,
何需拘泥俗世情绪。

诗意和赏析:
《缘识》通过描绘高尚与庸俗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清高、纯正之美的追求。首句“缘份带来相遇”强调了缘分的力量,暗示了作者与世俗相遇的机缘。接下来的两句“不同境界难相似”表达了高尚和庸俗之间的差异,高下不相及。这里的“不同境界”可以理解为道德修养和人性的差异,暗示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接着,诗人运用了“十洲之间花朵绽放”的意象,形容了美丽的景象。这里的“十洲”可以理解为广阔的世界,而“花朵绽放”则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在世间的闪耀。通过运用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高尚美与俗世浮华的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何需拘泥俗世情绪”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浮华的不屑。诗人认为高尚的品质不需要受制于世俗的情绪和追逐,暗示了对清高自律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高尚美的追求和对世俗庸俗的反思,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高尚与庸俗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纯正美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拒绝。同时,以花朵绽放的意象表达了高尚之美在世间的辉煌。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透过简洁的文字,启发读者思考高尚价值与世俗追逐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宽裁领,蓬头乱插花。相呼挈牲酒,再拜祷桑麻。

相人何似相山难,惭媿渠侬眼不寒。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倒尽菰蒲折尽荷,芙蓉临冰恨无多。一花却有两花影,东卧斜阳西卧波。

尽雪专为我辈寒,故人亦肯记袁安。麒麟红作千金真,鹦鹉绿随双玉乾。贷米不烦临古帖,敲门未敢兀吟鞍。明朝第一番花信,也办琼丝翠缕盘。

草色斑斑春雨晴,利仁坊北面西行。踟蹰立马缘何事,认得张家歌吹声。

弄日娇云未肯收,暂凭堤柳击行舟。数声杜宇碧山远,几片落花春水流。强借酒兵销别恨,却因诗债起新愁。嗟予已竖降旗久,寄语将军好罢休。

学佛俄经二十年,于今地上拥青莲。我来愿结三生友,共看当时手指天。

竺乾窃虱屠龙伎,袖隐神锋入南海。暨见真龙元不识,九年面壁好羞惭。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田郎具眼人,会遣披云啸。翱也未绝参,俨公初不笑。聊须论翰墨,宁数金粟妙。全体已见前,大是顶门窃。

为政当知政所先,政先孰愈祀先贤。可怜颜范祠堂下,草蔓不锄阶甃穿。

半浓半淡四山景,快雨快晴三月雷。桥影不随流水去,渔歌偏带夕阳来。

几度兰房听禁漏。臂上残妆,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溜。不见些时眉已皱。水阔山遥,乍向分飞後。大抵有情须感旧。肌肤拼为伊销瘦。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杏村桃坞春三月,少有人家不出游。一顾虽无倾国色,千金肯为使君留。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仲氏昔尝司宥密,长公元已转洪钧。紫微岂久承流地,黄合终须报主身。

三辅风烟傍紫清,征书十道及躬耕。起家杜曲新京兆,入对齐川旧伏生。箧里残荷留野服,马头斜月引征程。太常不忘玄都观,重问繁桃醉玉笙。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