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稻夜归

西庄刈稻夜半归,明月皎皎当柴扉。
橹声隔岸人语近,斗柄插江霜气微。
木叶萧萧覆林屋,芦花茫茫藏钓矶。
儿童村南酒家去,野夫独立风吹衣。

作品评述

《刈稻夜归》是明代嵇元夫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农民在夜晚收割稻谷后归家的场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刈稻夜归

西庄刈稻夜半归,
明月皎皎当柴扉。
橹声隔岸人语近,
斗柄插江霜气微。

木叶萧萧覆林屋,
芦花茫茫藏钓矶。
儿童村南酒家去,
野夫独立风吹衣。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夜半时分,西庄上的农民收割完稻谷归家,
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柴门前。
船桨声从岸对岸传来,人的声音近在咫尺,
斗柄插在江水中,微微升起霜气。

林屋上的木叶萧萧地飘落,
茂密的芦花掩盖着隐藏的钓矶。
村南的孩子们去了酒家,
野夫孤独地站立着,衣袂被风吹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写实的笔调描绘了农民夜晚刈稻归家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和朴实。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田园景象。

诗的开篇,明月皎皎照耀在柴门前,给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感觉。随后,船桨声和人的声音传来,构成了一种异地的交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江水中斗柄插入的景象,以及微弱的霜气,给人一种凉爽和季节交替的感觉。这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稻谷的成熟和收割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木叶的飘落和芦花的掩盖,营造出一种静谧和隐蔽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大自然的变化和农民劳作的辛勤。

最后两句则呈现出对比,村南的孩子们去了酒家享受欢乐时光,而野夫孤独地站立在那里,衣袂被风吹动。这对比表达了农民的辛苦劳作和生活的不易,以及社会阶层的差异。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夜晚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抒发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他也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阶层的差异。这首诗词以其真实而细腻的描写风格,深入人心,展现了明代农村生活的特点和人们对自然、劳动和生活的感悟。

诗词推荐

系舟孤山脚,曳杖聊意行。三贤已仙去,丹青俨南荣。由来作诗苦,鼎峙太瘦生。碑板摘奇艳,银钩出金声。湖山久寂寥,谁能作斯人。

偶因携酒寻村客,聊复回车访薜萝。且值雪寒相慰问,不妨春暖更经过。翁居山下年空老,我得人间事校多。一种共翁头似雪,翁无衣食自如何。

东皇妆就牡丹天,来献蓬莱不老仙。耆旧喜增羊祜传,蛮夷欣问晋公年。休怀苕水清风适,且醉檀溪绿草边。原向衣冠图上看,银屏千岁映貂蝉。

前日出东郭,寒冻未解围。今朝开北牑,青草已满池。飞飞群鸟欢,老木长嫩枝。驰书报幽人,难得此良时。休负头上巾,有酒且自持。

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见君恨晚。便觉君家叔度,去人未远。长怜士元骥足,道直须、别驾方展。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玉皇香案。零落新诗,我欠可人消遣。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饶、万家泪眼。怎抵得,这眉间、黄色一点。

翠竹连村白沙。小*回抱一川斜。旋开幽沼听鸣蛙。樵客局边惊橘乐,黄尘门外任蜂衙。树头山色晚来佳。

政尔玉壶相俎豆。

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表着先筹。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辞高冰雪羞。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笺疏虫鱼小物,抉挑草木微情。兔葵累刘梦得,燕泥辜薛道衡。

湛湛方寸天,清泠如止水。其止涵空明,其溃汩泥滓。操这恍若遗,舍之渺何倚。瞬息苟不诚,愚智从此始。一篇中庸书,千古防意壘。吾子善守之,勉勉集众美。独不见邻家翁,驱鸡呼犬斜阳中。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吴头楚尾祗咫尺,斗盛牛明直古今。

徐卿二子后,吉梦亦罴熊。骨气本英物,文华今钜翁。聊因颔燕出,已觉额犀丰。谁伴岁寒色,冰霜十八公。

社日神林鼓,丰年处处祈。水痕深浸谷,野烧暖生薇。农务相寻急,吾诗不疗饥。夜开閒扣角,亦喜饭牛肥。

寒芦万顷迷西东,夕阳上下江天红。炊烟几处袅轻碧,知是渔家收钓筒。老翁长须更广颡,路逢百钱挂藜杖。三杯酒罢月已高,短棹扁舟还独往。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投老身名信陆沉,欲将白发寄遥岑。赋诗未敢师彭泽。抱瓮真堪友汉阴。江面飞桥夸壮丽,山腰卧石必幽深。公才清绝参奇观,慰我和年去国心。

碧玉黄金竹,求来此种难。数竿真可爱,几度共相看。月影画半幅,风声雨一般。岁寒心不改,日日报平安。

西京别火位非高,薄有遗闻琐且劳。只算初识镜背字,敢陈法物诂球刀。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従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山东喜食粟饭,饮酸酱。)柘罗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