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还旧居

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
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
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鹅城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大儿当门户,时节供丁推。
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
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作品评述

诗词:《和陶还旧居》

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
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
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鹅城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大儿当门户,时节供丁推。
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
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中文译文:
痿弱的人常常想起,夫君,我怎能忘记归乡。
不敢梦见故乡的山,恐怕会勾起对坟墓的悲伤。
生命本来是暂时的寄居,而我对此身的思念却无休止。
鹅城又有何人?偶尔拾到的是一只遗落的鹤毛。
贫穷的鱼守着故沼,聚集的浮沫还相互依附。
大儿成为门户,时节里供养着家中的人。
梦中与邻翁交谈,默默地怜悯我这个衰老之人。
往来只能任凭造物主安排,尚未被召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对归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人首先自称为痿弱之人,表示自己经常想起归乡的愿望,对于返乡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却不敢在梦中幻想故山,因为怕这样会勾起对已故亲人的悲伤,对坟墓的悼念。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对现世境遇的念念不忘。他认为生命只是一段暂时的居所,而他对自己的身世和生活状态的思考却无休止。这种思绪让他对人世间的一切产生了疑问和感慨。

诗中提到的"鹅城"指的是临安,是当时的宋朝都城,诗人用这个词来表示人世间的繁华喧嚣,暗示自己对尘世的疏离和超然。而"鹤毛"则象征着高洁和超脱,诗人在平凡中偶然拾到的鹤毛,使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和困顿产生了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守旧和传统价值观在他生活中的存在。他以"穷鱼守故沼"来形容自己守着狭小的圈子,被困在旧有的生活中,而"聚沫犹相依"则表达了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的依赖和慰藉。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于年长的大儿子的期望和对自身衰老的反思。诗人希望大儿子能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供养家中其他的人。他在梦中与邻居交谈,默默地感慨自己的衰老和衰退。最后两句表示他对于命运的顺从和对未来的期待,相信一切都将随着造物主的安排而发生,但目前尚未被召唤。

整首诗以自我抒发和思考为主,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对命运的顺从。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摹,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宿命的思索。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忧伤和离愁,同时又透露出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睡去非不愿,热来无奈何。蒙渠致西爽,为汝守南柯。

风恶舟难进,聊依浦里村。岸潮生蓼节,滩浪聚芦根。日脚看看雨,江心渐渐昏。篙师知蟹窟,取以助清樽。

雪花霜须苔鲜枝,玉堂事去且疏篱。世人孔鼻无分别,吐露芳心欲向谁。

满看金盆涌碧流,西湖从古惬中秋。清班正自重闉隔,尘鞅难从近甸游。自是四并偏我靳,从知一笑岂人谋。望霓得月良非急,且原西风送雨休。

月照河台酒,离情那可消。衡阳飞鸟尽,君去更迢迢。

一卷无人识,千钟对客谈。桃花开欲谢,犹自恋寒岩。

歌凤伥伥类楚狂,畏牺龊龊笑蒙庄。著书幸可俟後世,对客从嗔卧大床。三亩青蔬了盘箸,一缸浊酒具杯觞。丈夫穷达皆常事,富贵何妨食万羊。

春郊柔绿遍桑麻,小驻芳园览物华。应信吾心非暇逸,顿回晴意绝咨嗟。每思富庶将同乐,敢务游畋漫自夸。不似华清当日事,五家车骑烂如花。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雨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况有好群从,旦夕

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

约已隆亲礼不同,钧天无宴锡臣工。太皇勋德侔高帝,陛下谦恭似孝宗。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老栎抱拥肿,金狨立鬅鬙。当年陇山道,似此见危层。

春雨春风花意狂,谁家溪上浣花娘。水流不管花心乱,花落能教水面香。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宴坐琼瑶曲密都,感通宁肯择贤愚。遍分智慧灯开暗,尽洒清凉雨发枯。荷拥夕池鲜五色,树凝春砌莹三珠。波神天女相随從,虚白光中美丈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