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过盛仲交

浊酒淹霜夕,繁枝映户庭。
冶城高片月,淮水荡疏星。
秋漏愁相促,寒钟醉共听。
世今无北海,谁慰尔飘零。

作品评述

《秋夜过盛仲交》是明代梅鼎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夜过了盛仲交,
浊酒淹没了霜夜,
繁枝映照着窗户的庭院。
冶城高悬着一轮明月,
淮水荡漾着疏疏星光。
秋天的漏声加重了愁思,
寒钟的声音让人陶醉共聆。
如今世界上已无北海之寄托,
谁能安慰你这飘零的心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明代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音响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北海寄托的心灵的无助和无依。

首先,诗中提到了浊酒淹没了霜夜,暗示着作者在秋夜中借酒浇愁,希望能够忘却烦忧。然而,繁枝映照的窗户庭院和冶城高悬的明月,勾勒出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氛围。

接着,诗中描述了淮水上荡漾的疏疏星光,与冶城高片月形成了对比。这里的星光可能象征着人世间的渺小和无常,与明月的高悬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秋天的漏声和寒钟的声音更加强调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忧伤,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敏感。这种愁思和忧伤隐含着对失去北海寄托的无奈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最后两句“世今无北海,谁慰尔飘零”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北海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象征宽广辽阔的象征,而作者的飘零则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作者表示如今世界已无北海可寄托,无人能够安慰他这颗飘零的心灵。这种无助和绝望的情感在整首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总的来说,《秋夜过盛仲交》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夜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情,以自然景物和音响效果来表达内心的愁思和忧伤。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中表达了作者失去寄托的痛苦和对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示了明代诗人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诗词推荐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生平有癖好寻幽,一岁龙山四五游。或往或还都不计,盖无荣利可稽留。

雪里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谓占春前。饱知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著鞭。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朱门列戟。华堂鼎食。那更康强八十。渭川遇主恰年同,怎得似、累朝良弼。冬殷仲律。六蓂飞日。一点星辉南极。祝公经济出调元,遍寰宇、同跻寿域。

帖之疑也,非取而并不足以为证,非视其印不足以信。既信矣,又何加焉,曰一以订吾友之言,一以贻吾家之传。伤彼苟且,祗益可怜。於虖昔贤。

向终南,成遭遇,做风狂。便游历海上嘉祥。闲闲得得,任从词曲作诗章。自然神气共交结,认正心香。真清净,唯清湛,还清彻,处清凉。赤青红白又兼黄。五般彩色,迎来围罩宝珠光。这回应许碧霄上,明耀无

露湿一庭苔,鸦啼长门树。寂寞对孤萤,飞入昭阳去。

孤村寂寂潮生浦,小院昏昏雨送梅。蔬食一箪宜面槁,畏涂九折自心灰。古人骨朽有书在,今雨泥多无客来。散发阳狂非寄傲,世间万事本悠哉!

鼎食诸公尽鼎烹,闾阎豪杰剑纵横。帝王自击南山豕,惭愧端非听董生。

道人匡庐来,籍籍倾众耳。规摹小轩中,坐稳得坎止。慈云为谁出,法席应众启。招提隐山腹,深净端可喜。夜禅余机锋,文字入游戏。会有化人来,伽陀开短纸。

太原兵重压强胡,莫对秋风忆鱠鲈。万里天声扬紫塞,十年人望在黄枢。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应笑病夫何所补,独能安坐养桑榆。

晚起倦梳妆,斜压翠鬟云鬓。手捻花枝辄笑,问青鸾音信。绣帘慵卷玉钩垂,风篁奏余韵。灯火黄昏院落,报雕鞍人近。

人坐秋树下,月在秋树上。苦吟落叶空,瘦影自相向。

鼋鼎从渠染指,麯车绝念流涎。犹有清馋未已,茶瓯日食万钱。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從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半山社雨欲黄昏。燕子不过门。杨柳染深绿意,海棠啼损红痕。绮寮妆束,宝钗歌舞,玉枕温存。一段旧情有味,十分新恨无言。

荜门生计只初年,乔岳终难起一拳。小槛清风黄卷里,扁舟碧水白鸥前。同寻杖屡曾行处,肯谒松揪独泫然。人事无穷今几变,空山落日自孤烟。

日落片时许,星才数点明。须臾玉棋子,遍满碧瑶枰。向晚垂垂雨,通霄得得晴。秋蛩伴侬语,苦底是谁声。

云间两鸣鹤,清声闻兰皋。洗我蛙黾耳,兴逐秋天高。颇欲从之游,安得六翮毛。归来三叹息,谁家闹檀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