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弘历的《赋得闰月定四时》
拼音和注音
sān bǎi liù xún zhǔn , chūn qiū dōng xià ch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六旬:六十。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百六:古代以为厄运。寒食日的别称。
弘历
不详
原诗
放勋明峻德,首切授时心。
悬象占宾饥,推天示总林。
羲和咨叔仲,寒暑酌盈侵。
置闰昏中定,归奇卦扐寻。
成章兮气朔,同律协阳阴。
三百六旬准,春秋冬夏谌。
明堂扉左阖,高阁漏低斟。
万古畴人则,司民是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