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西运,人间无处证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余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作品评述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是宋代王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西运,人间无处证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余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的送别之情,同时充满了对佛道哲理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山川胜景和空门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空门修行者通过修道可以超脱尘世、提升自身境界的意境。然而,天道并不会直接言说,人们在人间无法找到可以证实佛道的地方。尽管如此,山中依然有游山客,礼塔中依然有僧人,他们在静谧的云雾和冷寂的烟雨中苦行修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凡尘世界的一种超脱态度,认为幻身来往,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川胜景、空门修行者和礼塔僧人的形象,展现了佛道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是一种佛教仪式,表达了对逝去的伟大人物的敬意和追思。作者通过描绘山川胜气和空门龙象道高升的景象,寄托了对修行的向往和超越尘世的渴望。然而,诗中也暗示了佛教思想的无法证实性,认为人间无法找到可以证明佛道的地方。尽管如此,山中依然有游山客,礼塔中依然有僧人,他们在恢弘的自然景色中修行苦行,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脱。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凡尘世界的超脱态度,认为人的存在是幻象,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思考交织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佛道哲理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雪霰飘灯春夜长,相逢旅琐莫悲伤。朱颜绿发输君少,正好驱车上太行。

皇家威德憺遐荒,何物楼兰尚颉颃。想见诗人欹枕处,云霄中夜有光芒。

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低头似愧南来使,居处虽高已失身。

连年疾疠缘何事,只为天时太暖生。今日六花初献瑞,定知田里顿身轻。

陇上泉流陇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衰病无悰日日加,喜君来自帝王家。素娥正驾一轮玉,老桂方开双树花。置酒虽欣陪重客,侑樽还愧乏名娃。莫辞今夕如泥醉,须念明朝各一涯。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佛祖有密语,有说即不密。密禅画吾真,密意已漏泄。如析栴檀香,片片体非别。密意在其中,密亦如是说。

万物不移三百篇,得鱼固自我忘筌。绪余一醒冬烘眼,快着长安得隽鞭。

六花飞舞似鹅毛,丞相身穿御赐袍。不念长安有贫者,下湖打鼓饮羊羔。

湖海三十载,穷观未见书。文章耻沿袭,体制薄浮虚。老去情怀恶,生平习气除。交亲应笑我,术业废三余。

误随烟艇武陵溪,未见桃花路已迷。云掩九扉风露冷,又吹残梦夕阳四。

人生虽是有愚贤,到底天伦只一般。惆怅同安何处所,不堪岁暮更天寒。

山头枯木半生耳,山下琉璃剪碧水。登山临水两超然,刻烛千篇对夫子。我生也是不羁人,白眼望天人共嗔。相逢赖有知音鲍,挥麈不疑咳唾真。子今更与竹林绝,我独凄然守株拙。望公声誉腾九天,不惟去作铮铮铁。

万里青天洗曙霜,秋曦满眼对晴光。扫残遗秉川原静,折过寒花迳隧荒。偶入名园逢漆吏,远寻香刹问支郎。浮行宠辰何须道,幸有田家浊酒尝。

开阁锦城中,馀闲访梵宫。九层连昼景,万象写秋空。天半将身到,江长与海通。提携出尘土,曾是穆清风。

眼前突兀见此石,怪怪奇奇俱可人。为问何如潘骑省,世间妍丑本非真。

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

徐刘文采后,邹鲁典刑间。为母求三釜,令人见一班。时平无事立,地僻得官闲。好索梅花笑,题诗海上山。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