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袁宏道的《题伯学斋居》
拼音和注音
zhú zi jū shù shāo , qiě yǒu gàn yún sh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竹子:(名)一种常绿木本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可用来建筑房屋、制造器具等。嫩芽叫竹笋,可以吃。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原诗
竹子居数梢,且有干云势。
斋居足丈馀,迂回有馀地。
閒花不用多,一株两株腻。
闭户矣沈心,石眼通云气。
卷中秋水波,画里春山意。
晞影生浪纹,衣光沈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