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作品评述

《春日即事》是宋代俞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羲驭舒徐日正迟,
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
燕怯轻寒不耐飞。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象的诗词。诗人描述了春日的阳光渐渐升高,但似乎有些迟到。园林中的杏花已经渐渐凋谢,只剩下稀疏的几朵。天空时而晴朗,时而有雨,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燕子因为寒意而畏缩,不愿意飞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日的景象和氛围,描绘了春季的变幻无常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运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来传达自然的状态和动物的行为,使诗词更具有生动感和意境。

首先,诗人使用了"羲驭舒徐"来形容春日的阳光,表达了阳光逐渐升高的感觉。"羲驭"指的是古代神话中掌管日月运行的神,"舒徐"表示缓慢而温和。这种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阳光的柔和。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园林中杏花的凋谢,表达了春季的短暂和易逝。杏花是春天常见的花卉之一,它的花期很短暂,很快就会凋谢。这里的"已觉杏花稀"意味着杏花已经不再盛开,只剩下零星的几朵。这种形象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离散感和时光的流逝感。

诗中还表达了春天天气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半晴半雨春无准"描述了春天时而晴朗,时而有雨的情况。春季的天气常常变化无常,不容易预测。这种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变幻感和春天气候的特点。

最后,诗人以燕子畏缩不飞来象征春寒。燕子是春天的代表性鸟类,通常被认为是春天的使者。然而,由于寒意的存在,燕子不愿意飞翔,显示出春天初期的寒冷和不稳定。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特点和氛围。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变幻无常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细腻而深邃的感受,带领读者进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诗词推荐

千里岂云去,欲归如路穷。人间无暇日,马上又秋风。破月衔高岳,流星拂晓空。此时皆在梦,行色独匆匆。

老持藩印守河卫,苟禄惟知恋轼熊。游旧最叨青眼客,埏陶今仰黑头公。巢由逸躅心空断,儒墨常谈耳欲聋。自笑晚年轻济丛,焚香静坐习元功。

北渚有狂士,病卧忘四时。绿暗知春晚,叶落识秋期。西风日已高,凝露方自兹。独有岁寒心,不负流水知。

柴门一以杜,胜事日相因。移竹听初雨,披花出故人。石衣行地古,野语隔墙新。忽笑朝来梦,风尘易水滨。

外族长安盛,尊名永乐崇。初陵凄草露,旧殿閴椒风。鞏树迷凶仗,周原掩寿宫。圣君悲望处,泪雨泣重瞳。

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旧愁浑似雪,见日总消时。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风光若有分,无处不相宜。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吾党登临兴,亭高眼更明。云深山断续,川阔路纵横。突兀娲皇塚,荒芜简子城。古来那可问,林外晚风生。

篇什周旋角两雄,狂言顿觉九州空。一官未必贫能疗,三命何尝诗解穷。试问浮沉群僚底,争如歌啸乱书中。后山嘱望飞腾速,此意硁硁敢苟同。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龙沙为别日,庐阜得书年。不见来香社,相思绕白莲。江僧归海寺,楚路接吴烟。老病何堪说,扶羸寄此篇。

雨窗思昔日,不见半年余。别后几回梦,中间三寄书。兵戈吾幸免,踪迹尔何如。世事难如意,同心却异居。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剩得春光有几分,闭门寒雨博山焚。桃花水涨潮连树,蛎女矶横石戴云。远浦鳜鱼归市晚,近汀釭袴避矰纷。蒲团镇日唯趺坐,清梵微微隔岫闻。

日澹梧枝洞锁苔,人间矰缴几惊猜。九苞自是冲霄物,曾为箫韶一出来。

霜雪埋百花,及时斗春阳。城南有高士,买屋入花藏。经时不出门,为花日日忙。我居在何许,近止东数坊。亦有佳公子,连车换帷裳。隔墙蜂蝶諠,开户草木香。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竹欹屠苏坞,柳拂辘轳床。素儿虽小小,亦足侑客觞。尚书廊庙具,气若

一声歌未断,江动欲潮生。是月寒露下,故人湘水行。沙云晴见雁,船火夜闻筝。谢令应相喜,先期发吏迎。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春早寒馀岂足哀,平生多难愧非材。去年二月都城里,曾共花房带雪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