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杂咏·清风亭

薰炉驱俗氛,茗碗破尘虑。
披襟六月凉,乘此欲归去。

作品评述

《南园杂咏·清风亭》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风亭,一处远离尘嚣的地方,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风。在这里,薰炉散发出香气,驱散了世俗的纷扰,使人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喝着茶,破除了尘世的烦忧,心境也变得宁静安详。

诗人披着宽松的衣襟,感受着六月的凉爽,心中涌起了回家的欲望。或许是逃离了喧嚣的都市,或许是暂时远离了尘世的烦恼,他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风亭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归家归心的向往。薰炉和茗碗象征着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氛围,而六月的凉爽则给人一种逃离炎热和纷扰的感觉。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环境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回归的方向。

这首诗词在简短的文字中融入了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反思和对家园归属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内心净化和返璞归真的追求。通过对自然和宁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栖息地的渴望,使读者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会同馆里紫蒙茸,兰麝飘来阵阵风。箫鼓沸天回雁舞,黄罗帐幔燕三宫。

燕云漠漠锁重楼,八骏驱驰正未休。莫道十旬犹不返,金陵原是帝王州。

百丈清规,千古洪范。藏这则虚空绝迹。用之则纲令森严。

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

布衲王摩诘,禅余寄笔端。试将能事迫,肯作画工难。秋入无声句,山连欲雨寒。平生梦想处,奉乞小巑岏。

日冲海浪翻银屋,江转秋波走雪山。青嶂迥开蹲虎戍,碧流潜伏跃龙关。地分吴楚星辰内,水迫沧溟宇宙间。焚却戍船无战伐,使知风教被乌蛮。

溪路六七里,茅茨三两家。断崖悬石髓,古树有松花。绝壑无人处,看云到日斜。过山幽更甚,时复见樵车。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风来无市声,景物占深净。鸥狎堂上翁,时来点天镜。

便作武陵溪上看,春来何处不开花。

心事知谁许。政吾曹、摛辞弄翰,邀凉蠲暑。节物於人俱可喜,今夕渠媚妩。笑曝腹、书生风度。河鼓天孙非世俗,纵惊云、急雨休轻诉。忆倾盖,便如故。良辰欢意宽离绪。称仙家、瑶台缥缈,霓裳掀举。应想尘寰空怅望,月路谁曾隔阻。是处有、绮窗朱户。我爱五湖烟水阔,待扁舟、寻

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才乱绛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日落乌将数子归,风和雉挟两雌飞;不如村舍安孤寂,父子飘然两褐衣。

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

[黄钟为角]升晖丽天,阳德之母。率无颇偏,兼烛下土。恭事崇坛,礼乐具举。顿御龙,裴回容兴。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一风一雨天酝雪,溪上行人手吹裂。主人扫巷作光华,满注金罍唤宾客。酒酣耳热胆量宽,容我口开非带仄。天寒捉膝政相宜,共道兴来连举白。人心好客天亦知,平时思雪不可期。寒消内热活肺渴,瑶花满眼真瑰奇。一尺呈丰有成验,三白谴厉徵前为。不辞秉烛达曙光,别思共醉今何辞。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入夜暑气薄,辉辉星满空。钩帘倚新月,却扇受微凤。痟渴几时愈,浮楂何处通。轻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

凤凰山下网罗疏,翠翮摇空去有馀。陶令已抛彭泽印,谢敷今作会稽居。碧峰四向晚吟处,啼鸟数声春醉初。更放鱼舠鉴湖上,芙蓉香里卧看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