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扉从容裘带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
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作品评述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赏析

  刘过是布衣之士,但他一生关心北伐,热衷于祖国的统一。加之他的词闻名天下,所以宋史虚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见《龙洲词跋》)。因此,刘过与当时某些将领有过交往。词题中“张路分”,姓张,担任路分都监的官职,生平不详。路分都监为宋代路一级的军事长官。古代军队常于秋天演习,由长官检阅,故称“秋阅”。这首词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

  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万马”,说明演习规模之大。“万马”而“不嘶”,让人想见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在如此寂静之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寒角”,显得格外嘹亮清澈。“寒”字,不仅暗应词题之“秋”,也烘托了一派肃杀气氛。而“寒角”只“一声”,就“令行柳营”,全军立即闻“声”而动,可见这支军队具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下面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见秋原如掌”四句,从整体上写雄壮阵势。“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从不同侧面描绘演兵场上的壮观景象:平原上枪林刀丛突现;铁骑奔驰,快如流星;队形纵横,变化莫测。“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将,由分而总。“人”,指张路分。这时,他正在油幢军帐之中,按兵法指挥万马千军。然而其仪态却是“羽扇从容裘带轻”,表现出一派儒雅风度:手执羽毛大扇,身着轻裘缓带,举止从容不迫,令人想起苏轼的《念奴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与演兵场上那种惊心动魄景象和将帅的风流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势上的起伏跌宕,也为下文描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作了过渡。

  “君知否”三句开始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词人用设问转入,摄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将种”收束上文,意谓此乃天生将种,然后才说这位善于治军用兵的统帅“曾系诗盟”,即曾参加过诗人的集会。行文顿挫有致,上下映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人以立体感。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片的进一步描写奠定了基础。

  下片换头两句,直承“曾系诗盟”而来。“龙蛇纸上飞腾”,写其诗情之饱满,文思之敏捷,草书时笔走龙蛇。这是正面刻画。“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写其诗意绝妙,风雨为惊,四座无不倾倒,大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况味。这是侧面烘托。

  行文至此,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如果仅以赞扬人物的“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陆游《汉宫春》)为目的,则未足以使人物形象更具内蕴,而应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这是写其不屑于一己之荣升。“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腰间利剑,他经常拂拭,以此剑杀却那占据中原的金国统治者,不足以遂其生平之志。

  这几句前后又恰成反照:前四句从反面着笔,否定了意在封侯挂印;后三句从正面落墨,肯定了志在“还我河山”。否定坚决有力,肯定斩钉截铁,将一个在“金瓯半缺”、“神州陆沉”时代的抗战派儒将的磊落胸襟豪情壮志揭示出来,令人肃然起敬。至此,才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后三句写“秋阅”结束和作者的感受。“归来晚”,说明演习时间之长。“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随军乐队演奏之声,在作者听来,似乎已带上边地战场上的那种冲杀之声。那里,“随军鼓吹”之所以幻化为“边声”,正说明词人北伐抗金心情之迫切,希望及早举兵。

  这首词是以塑造一个抗战派儒将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词人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成分。其中“不斩楼兰心不平”,既是通篇之巨眼,又是主人公之灵魂,同时也正是词人之心声。在艺术上,作者精心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入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注意选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如“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羽扇从容裘带轻”。二、注意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如“拂拭腰间,吹毛剑在”等。所以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宋词中集中描绘军事场面与刻画军事将领形象的成功之作,并不多见。这首词可谓佼佼者。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爱国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爱国

玉雪玲珑瘦影重,不同桃李媚春风。十分清致无人解,犹在旧家池馆中。

爱国

挥毫丽句得旁观,字字悬黎间木难。可但诗声高海内,有人金换过三韩。

爱国

夜雨有残滴,秋碪无绝声。得诗旋已忘,觅睡固难成。壮志悲垂老,归耕愿太平。发春才属尔,岁事又峥嵘。

爱国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爱国

晓寒生木枕,窗白梦难续。自起开柴扉。空庭立乔木。濛濛井气上,澹澹天容肃。尘心忽昭旷,何异居涧谷。学道审不遥,忍饥差已熟。皇天赐丰年,菜本如白玉。一简了百事,狡狯嗤颜歜。幽鸟行屋山,悠然寄吾目。

爱国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爱国

抖擞空肠一字无,下邳能复异时书。中兴正欲平骄寇,莫若相如赋子虚。

爱国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爱国

病中承数过,清话一炉香。对食同甘菜,忘形不下床。壁问间笠破,门外倚藤方。惆怅明朝别,何人访闷乡。

爱国

杏花天气喜新晴,白首书生乐太平。小陌秋千虽隔世,名园祓禊尚关情。山林自古流觞地,弦管谁家送酒声?蓴菜鮆鱼初满市,莫将羊酪敌南烹。

爱国

好池亭,华丽於中莹。善修外景。装成内景。这两事、谁能省。谨按黄庭缉整。表里通贤圣。水心炎炎,火焰猛劲。溉练出真清净。

爱国

飞观写春望,开宴坐汀沙。积溜含苔色,晴空荡日华。歌入平阳第,舞对石崇家。莫虑能骑马,投辖自停车。

爱国

兰台进秩通闺籍,熊轼临民奉诏条。风俗重寻南越志,乡关犹隔浙江潮。悬知坐啸讴谣洽,更想行春意气饶。远宦逢秋少悲吒,潘郎玄鬓恐先凋。

爱国

南溪有仙涧,咫尺非人间。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爱国

烦心如枯鱼,展转想斗水。凉飙从西来,猛雨爽我耳。初临前轩看,返洒已满几。青松披鲜云,野景晚转美。庭花瑶簪长,韡韡拟缟李。谁怀逢秋悲,且展解暑喜。泾川神仙才,匪与朽腐比。新辞敷烟霞,缥缈起短纸。

爱国

吹帽风初起,那堪吹别离。才临放騑处,已是听猿时。楚服裁应短,湘山望转疑。归期指篱落,莫比菊花迟。

爱国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爱国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