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虞妃去未还,愁云空锁九疑山。
世间多少相思泪,洒遍修篁染不斑。

作品评述

《竹》

一别虞妃去未还,
愁云空锁九疑山。
世间多少相思泪,
洒遍修篁染不斑。

译文:
离别后,虞妃去了未回,
忧愁的云空卷住了九疑山。
世间有多少相思的泪水,
洒遍了竹林,染上了斑纹。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人们相思离别的情感。作者用虞妃离开后的寂寞和忧愁来象征人们失去的爱情和亲情。愁云空锁九疑山,形容作者内心深深的忧伤,而世间的相思泪水洒遍修竹,染上了斑纹,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虞妃离别为主题,通过以竹作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尽思念。修竹被泪水洒遍,染上了斑纹,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沉思。同时,九疑山的景色也为诗中的离别情境增添了寂寞和忧愁的氛围。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悲痛,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的深情。

诗词推荐

绿鬓毛姑翠羽衣,口中犹自说秦时。琼丝小筥无人见,藏有麟洲五色芝。

垂虹亭下扁舟住。松江烟雨长桥暮。白纻听吴歌。佳人泪脸波。劝倾金凿落。莫作思家恶。绿鸭与鲈鱼。如何可寄书。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谈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少年砺剑心含冤,潜入长安东郭门。怒发上冲双眦裂,问之举腕无一言。日暮得仇策马去,九衢凛凛黄□昏。莫怪此徒轻杀人,千金曾报一饭恩。

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低头似愧南来使,居处虽高已失身。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粘唇。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庆门崇构已多时,五百年方是此期。树长琼枝生较晚,珠根骊颔得来迟。桓温贵骨天然别,韦相传经道不衰。衡岳维高湘水阔,共知长与福为基。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神机经武,隆周之宇。表海分封,迈燕超鲁。耽耽斋貌,俎豆有序。荐福邦家,维师尚父。

微微浮彩暗浮神,桃避轻明杏避真。红意思疏难引蝶,绿精神重正愁人。香和鹊尾垆中馥,影衬鸦头袜底尘。安得黄金三万镒,累渠成屋贮娇春。

夜对灯花语。且随宜、果盘草草,两三杯数。翠玉环中园五亩,自唱山歌自舞。况今夜、尊前无暑。何用食前须方丈,更后车、何用婵娟女。这闲福,自心许。蓼花芦叶纷江渚。有沙边、寒蛩吟透,梧桐秋雨。羡甚满堂金玉富,未可学人渔取。怕天也、未曾相与。豹遁蛟藏泉可濯,有鬼神、

波纹回处恰双鱼,小草花红点绿蒲。不是幽人看管领,枉教造化着工夫。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却忆清豀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

一双前进士,两个阿孩儿。

伛指循良吏。祗吴公、传不书名,一人而已。彷佛三生来展骥。就种棠阴千里。又还是、治平为最。绣线渐添红日影,恰搀前、七日冬书至。吾道长,佛出世。公清但酌螺川水。屏星躔次吴头,极星先比。节谊家声香国史。中有千秋生意。宜衮衮、公侯昌炽。充育登庸元有样,况甬东、一脉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

便风吹舫去无情,漫遣槎牙铁锁横。未叹客行鸥鸟远,五更吹角是高城。

宸奎飞下九重天,凤舞鸾翔墨色鲜。水石山云最佳处,殷勤一炷玉炉烟。

家问不来秋夜长,白鸥眠处倚牙樯。风摇湖水动山影,天压陇云低雁行。菊老过时犹嚼蕊,鱼逃无水尚鸣榔。洗兵马诏何时下,免遣农夫坐女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