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铁厓小临海

海上三神峤,尝看羽盖飘。
玉虹三百丈,嘘气结成桥。

作品评述

《和铁厓小临海》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简。这首诗描绘了海上的奇特景象和令人惊叹的气象现象。

海上三神峤,尝看羽盖飘。
玉虹三百丈,嘘气结成桥。

译文:
曾经看过海上的三座神秘岛屿,宛如羽毛的盖飘在海面上。
一道高达三百丈的美丽玉虹,凭借着一阵阵轻吹的气息而形成了一座凌空的桥梁。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壮观。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他对这些景象的震撼和敬仰之情。

诗中的“海上三神峤”指的是在海上出现的三座神奇的岛屿。这些岛屿的奇异和神秘性被比喻为羽毛在飘动。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而“玉虹三百丈”则描述了一道长达三百丈的美丽玉虹。这道玉虹不同于常见的彩虹,它是由一阵阵的气息凝结形成的。这样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气象现象的赞叹。

整首诗以简约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丽景象的赞叹,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这些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推荐

日映宫墙柳色寒,笙歌遥指碧云端。珠铅滴尽无心语,强把花枝冷笑看。

台因水部将花绕,隐为耶溪号小山。且在我家为故事,若言衣钵有惭颜。

永巷斜廊闹戟闱,帕黄寂寞护龙墀。深宫不与闲人到,只许珍禽自在飞。

呼吸湖中水,山椒寄此身。洞门风雨夜,电火逐霜鳞。

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含意俱未申,谁能为此曲。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

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雪端。

城中惟一寺,僧老雪盈头。曾褒神仙到,仍多谏议游。钟闻香火夕,碑隐桂杉秋。可惜高堂上,双趺石不留。

寓舍已三迁,闲官又一年。酒杯时乐圣,茶碗欲通仙。爱笋从穿壁,浇花自汲泉。谁能问前代,刘蹶与秦颠。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金刀剪轻云,盘用黄金缕。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舞罢飞燕死,片片随风去。

单父琴边遇赏音,皋比巍坐屋庐深。客中莫放挥金手,酒后无忘守口箴。投笔未酬豪杰志,读书犹识圣贤心。何时棹破山阴雪,共对青灯谈古今。

萧条无一事,日久坐茅斋。古树不知岁,落叶常满阶。凉风善多病,暮雨生秋怀。南寺有良晤,清言独伤乖。

关却疏篷只恁休,莫留霜月孤伴舟。津亭万一商分数,锁到明朝何处求。

神仙底事君知否,君若知兮求不苟。先且回头自揣量,须量瞒心方开口。神仙有术非不传,也要侬家有夙缘。若也人人皆会得,天机容易向人言。学道学仙须笃志,时然一念无疑意。如是操心无始终,又道辨金将火试。你们心地荆棘多,善根才发便成魔。若能先合神仙意,已分无时也奈何。

春阴晴复阴,因物悟浮生。杜宇乡心重,杨花世事轻。知非蘧伯玉,觉是晋渊明。此意谁人会,骑牛访偶耕。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贪禄忘归秪自羞,一窗且复送悠悠。镜明不为人藏老,酒薄难供客散愁。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年来事业知君否?高束诗书学问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