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四日浴阁成

罢农亦易中,麦黄秧已绿。
早蝉发高林,晚莺隔修竹。
壶觞休倦劬,草阁一开浴。
翛然非吾故,佳眠恣清熟。

作品评述

诗词:《五月初四日浴阁成》
作者:舒岳祥(宋代)

浴阁成就的那个五月初四,
田地里的农活已经结束,
麦田泛起一片金黄,
秧苗也已经抽出嫩绿。

清晨,早蝉在高林中鸣叫,
傍晚,莺鸟隔着修竹歌唱。
我们停下了劳作,不再疲劳,
在草阁里享受一次悠然的浴宴。

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
仿佛与我无关,
我只顺其自然地入眠,
沉醉于宁静和舒适之中。

【诗意和赏析】:
舒岳祥的《五月初四日浴阁成》是一首描写夏日田园生活的诗词。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场景,展示了农田的丰收和大自然的和谐。

诗中,舒岳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农田的变化。五月初四,农活结束,农田一片金黄,代表着丰收的喜悦;同时,秧苗嫩绿,预示着新的生命。这种对比给人以活力和希望的感觉。

诗中的早蝉和晚莺是田园生活的常见景象,它们的鸣叫声穿透高林和修竹,增添了生机和欢愉的氛围。这里的蝉鸟作为自然界的伴奏,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和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放松和享受。诗人放下了疲劳的劳作,进入草阁,享受清凉的浴宴。他将一切自然的美好都视作自己的归属,不再追求,而是尽情地沉浸在恬静与舒适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者通过描绘丰收的农田、欢快的蝉鸟和舒适的浴宴,传达了一种安逸、宁静的生活态度,引导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舒适的愉悦。

作者介绍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几多亲爱在人间,上彻霞梯会却还。须是蓬瀛长买得,一家同占作家山。

山中坐。静看落花堕。问何为,待结团*果。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香粳了村舂,晚菘来野寺。八珍不吾易,一饱有余味。鸣钟与列鼎,饭蔬仍饮水。此道本平观,在人安择尔。

谁谓萧条颍水边,能令嘉客少留连。肥鱼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况值湖园方首夏,正当樱笋似三川。自知不及南都会,勉强犹须托短篇。

善者多魔自古今,佛魔一体只空心。心迷不觉悭成贼,心悟回头便舍金。莫怪迷心心怕贼,贼心对面也难寻。三途地狱因斯得,奉报须防仁不仁。不是道人先注脚,免他来喜去沈吟。一年三百六十日,梦想颠倒不曾息。耳闻眼见善庵名,更莫邪言喧戏剧。思量生死大惊神,唯了本心称第一。

北门卧护要耆英,小试胸中十万兵。天借金山吟落月,身兼铁瓮作长城。何如岭上因归路,摘取梅酸去作羹。已有紫泥教诣阙,便应留住付钧衡。

半夜黄天荡,楼船雪浪中。当年草檄客,今日负樵翁。

晓来误入桃源洞。恰见佳人春睡重。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一扇俄惊起。敛黛凝秋水。笑倩整金衣。问郎来几时。

旧知偏下石,远避亦伤弓。留落周南众,萧条冀北空。万言徒饰诈,双泪却由衷。王绩何曾醉,刘蕡本不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一自班师下内庭,中原浑觉厌膻腥。两宫环佩烟尘迥,百战河山草木青。雨暗灵祠嘶铁骑,月明阴井泣银瓶。凄凉古墓西湖上,老树悲风不忍听。

春色将穷诗未穷,开樽姑为慰东风。偶然行到青苔上,尚有残英一片红。

管弦不碍登山屐,梁肉何妨满腹书。岂是清谈愧夷甫,为无阿堵绕吾庐。

掇英可以忘忧,采薇可以求仁。忙杀遮西日客,愧死攫白昼人。

月转周庐映宿光,烟飘汉署引仙郎。初披御府黄门被,已接天衣侍女香。窗前钟报知长乐,户外铃悬是建章。银浦初飞披南馆,羽林宿卫周庐满。司隶陈兵入禁齐,相君留对归家晚。珠箔高褰动阁铃,金钥乍悬传漏板。虎观氤氲云半遮,龙池呜咽水全斜。澹澹碧天遥度雁,盈盈宫树暗藏鸦。

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莫虑搜贤僻,征君旧此居。

阿筌千顷本胸中,学道分明画手同。笔削来追麟获后,丹青为洗马群空。登堂欲与修遗履,空户何由返大弓。尚有沧溟垂素壁,且防蝇误污屏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