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清旷

笋舆咿哑来,路转此歇脚,长内挟秋下,深意满万壑。

作品评述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清旷》是刘过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晨时分,一辆笋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缓缓驶来,路途曲折,最终停在这里休憩。笋舆从长远的内陆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深意充盈于万壑之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辆笋舆的到来,展现了清旷的景象。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和对深远含义的思考。

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宁谧的环境中。笋舆的到来使得这片清旷的景色更加丰富和生动,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同时,通过提及秋天的到来,作者也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知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观察和感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被诗中所传达的宁静和深远的含义所吸引。整首诗词给人以一种宁静、深思和愉悦的感受,帮助读者与自然产生共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策马陟平原,天空荡楚氛。秋声无限叶,暮色几重云。草远烟痕阔,山回鸟道分。行行吟未已,归路日西曛。

不梦清淮鬓欲凋,因君行色意飘飘。铁头船子旧游处,三尺霜鳞镜面跳。

闲观造化余,静极悦自性。胡蝶忽飞来,吾心已无竞。

忽见僧来说,千愁集病颜。闻君俱下第,使我转思山。疑欲鑽龟卜,穷应叹雉还。此怀何处写,月上太虚閒。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若是见色便见心,人来问著方难答。更求道理说多般,孤负平生三事衲。

寂听郢中人,高歌已绝伦。临风飘白雪,向日奏阳春。调雅偏盈耳,声长杳入神。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薄俗交朋赴字斜,可人一见只惊嗟。心凭实地应多事,诗引清风归一家。休看马头秋后叶,自培门里岁寒花。何时相接从容步,遍历山巅与水涯。

文献遗诸老,风霜鲁殿余。斯人不可赎,吾道意何如。永念年家好,曾联选部居。无由陪缟送,东望泪沾裾。

已办书生场屋缘,枫宸入对字三千。玉阶喜得方寸地,屋漏如临咫尺天。学自孔颜期用世,道非尧舜莫陈前。便听第一鸿臚唱,衣钵如余未足传。

仙李蟠根连月窟,桂枝平步折天津。雪窗莫忘辛勤日,省酒簪花曲水滨。

才高文赡富时名,感物伤时动有情。不识无生真目体,一尘才遣一尘生。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张公古仙伯,不乐云间游。骑骡穴山腹,洞天开清秋。空青凝丹室,积翠结石楼。玉女跪而化,银浆冷不流。芝田水精盐,华屋珊瑚钩。神界杳莫测,鬼工信难侔。势轻壶公壶,量狭禹九州。绕出具区底,仰出昆仑丘。烟然一束缊,吾欲穷其幽。

南朝文士数徐陵,骑省流风篆法存。翰墨了知无异道,丹青今复见诸孙。规模要自胸中具,绳尺嫌于笔下论。太息艺成头已白,谁能持使献金门。

琐窗珠户别离难,兰蕙柔姿惜易残。曲断瑶筝银甲冷,书留锦字墨花干。罗衾积梦惊春晚,宝鸭销香觉夜寒。槛外碧桃花自好,一年芳景共谁看。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一饱便满意,百年才转头。何怜不空合,为问亦何求。黄卷仍舍卷,清樽自劝酬。吊湘儿辈事,何地着閒愁。

乌兔东西不住天,平生奔走亦茫然。向来鞅掌真堪笑,烂熳如今独自眠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