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熙春亭

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
一日但能先克复,百年虽久亦胜残。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

作品评述

《留题熙春亭》是唐代张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留下题在熙春亭,建造它是为了民众的安宁。要认识它的光辉并不困难。只要一天能够先取得胜利,即使经过百年,也能超越岁月的摧残。整个城市都充满着和谐的气息,融入了天地之间。长久的春天使人忘却了酷暑和严寒。这条道路古今无异,独留下来等待后人的赏鉴。

诗意:
《留题熙春亭》表达了作者对熙春亭的赞美和祝愿。熙春亭是为了民众的安宁而建造的,虽然很容易认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但要在实际行动中取得胜利并不容易。然而,只要能够在一天之内实现这一目标,即使经过百年的岁月流转,熙春亭仍然能够战胜时间的摧残,成为永恒的存在。整个城市因熙春亭的存在而充满和谐与气息,使人们不再感受到酷暑和严寒的困扰。作者认为,这条追求和平安宁的道路在古今中没有变化,它等待着后人的发现和赏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熙春亭的赞美和寄托。熙春亭作为一座建筑物,代表了和平、安宁和社会的稳定。作者认为,要认识到这座亭子的价值并不困难,但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种价值却需要付出努力。然而,只要能够在一天之内取得胜利,这种价值便能超越时间的流转,成为永恒的存在。

诗中的“满城和气薰天地”表达了熙春亭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使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而“终岁长春忘暑寒”则传递了熙春亭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宁静,使人们能够忘却四季的变迁和极端的气候。

最后两句“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表明作者认为这种追求和平安宁的道路在古今中没有变化,它等待着后人的发现和赏鉴。这句话也透露出作者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种追求和平与安宁的精神。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熙春亭的讴歌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崇尚和平的思想情怀。

诗词推荐

浮云凄惨日微明,沉痛将军负罪名。白昼叫阍无近戚,缟衣饮气只门生。佳人暗泣填宫泪,厩马连嘶换主声。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说着琼台气塞胸,天教有子慰孤忠。春秋为喜一经在,兄弟谁知异姓同。

闲拈红叶欲题诗,待得诗成又赖题。心事不随流水去,月明人在赤桥西。

深僻山居自在身,似僧有发俗无尘。读残贝叶都忘世,看足梅花不要春。啧啧树间黄口小,悠悠道上白头新。足非何与先生事,閒倚枯藤一欠伸。

淇澳新梢笔下分,枕屏墨晕点寒云。诗人纸帐眠清夜,不梦梅花梦此君。

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璧环相如。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蠹鱼故。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儿时作剧百不嬾,说著读书偏起晚。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老来万事落人後,浪取故书遮病眼。病眼逢书辄著花,笔下蝇头成老鸦。

半生类猿狙,裹以周公服。炙手安敢近,唾面未为辱。天公亦解事,纵这走林谷。长年饱烟霞,形影自相逐。晚从我公游,在侧愧珠玉。公居廊庙间,排难不枚卜。挺然国蓍龟,盛事纪湘竹。爱闲能几时,天道七日复。吾侪三折肱,顾步敢求速。愿公膏泽流,长保薪十束。负暄抚稚子,一饭

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畏景逼人才数日,修涂计此始三程。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大国膺朝宠,枢庭慰母慈。生为命妇首,殓用贵臣仪。铃绋传哀阕,金犀卷赞祠。攀车泣公辅,行路共齎咨。

憩马野田外,萋迷碧草原。鸡鸣岩下寺,犬吠洞中村。远水遥空色,残阳过雨痕。野情云共逸,中岁向林园。

池上微雨收,凉月吐空谷。萧萧败垣柳,疏影覆我屋。草深蛤争鸣,荷折鹭惊宿。偶此遂闲情,居然忘宠辱。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馀。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宿雨洗山新绿嫩,晓风吹杏浅红乾。沙头路暖日欲上,行客扬鞭不觉难。

桓温一老兵,岂识扪虱士。拥众临上流,竟作跋扈鬼。苻坚氐羌竖,何能作天子。耽耽视中原,为有景略耳。知人圣难之,求贤在虚己。袁曹岂力敌,生死一弹指。惆怅后来人,慷慨前车轨。

乳窦相从几弟兄,忘形骸外又忘情。炊香好甑和箩饭,鼠粪无端污却羹。隣僧扣齿,诉不平声。折筹何妨挑剔去壁根不到碍人行。

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远,犹恨马行迟。

蔼蔼花絮乱,纷纷蜂蝶多。今年春复尔,不饮奈愁何。

俗士不闻道,利欲熏其心。阳浮外酬酢,中有机阱深。宛陵有君子,殊不同今人。矫矫鹓鹭姿,入俗不受尘。挹这淡于水,即之暖如春。笔端奏金石,妙处无新陈。念我久顿挫,晚岁乘朱轮。烹鲜易以扰,御黠难使驯。赖有贤贰车,一心同抚循。遂于吏事外,拂拭绿绮琴。为我肯属耳,领会

花信风从底处来,水边探得一枝开。箯舆日日溪南北,看尽江梅看腊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