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封土崇祀,有烈成民。
千载不昧,福此人群。
洗爵奠斝,有酒其芬。
神具醉止,忆乐欣欣。

作品评述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是隋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描述了绍兴地区举行太社太稷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土地神明的崇敬和祈福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封土崇祀,有烈成民。
千载不昧,福此人群。
洗爵奠斝,有酒其芬。
神具醉止,忆乐欣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绍兴地区盛大的太社太稷祭祀场景。首先,诗中提到了封土崇祀,意味着对土地神明的崇敬之情。人们将土地视为保护和滋养他们的神灵,为了感谢土地的恩德,他们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

诗中表达了人们对这一祭祀活动的重视和持久的传承。诗句"千载不昧,福此人群"表明这项祭祀活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被人们所铭记和传承。这种传承代表着人们对祖先智慧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也呼应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祭祀仪式的细节。"洗爵奠斝,有酒其芬",描述了祭器被清洗干净,并摆放在祭坛上。在祭祀仪式上,人们奠酒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邀请。"神具醉止,忆乐欣欣"表达了神灵在享用祭品和酒后的喜悦和满足。这一描写传递出了人们对祭祀仪式的虔诚和庄重,以及通过祭祀来与神灵建立联系的愿望。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绍兴地区太社太稷祭祀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神明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它强调了祭祀活动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意义,以及人们对祖先智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这首诗词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对于理解隋代社会和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务本颐生至理,迷源入死之机。亡邪守正更何疑。自有玄玄妙趣。赤子嬉游阆苑,青童笑指瑶池。西江月里折丹枝。保益精神久视。

小居在旷野,寂无尘俗想。疏钟深夜闻,六根泻清响。昼读天竺书,幽窗思忽晃。犬吠桃花阴,麦浪人来往。最爱晚雨晴,空林返照爽。

归从鹤翘六六间。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球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滟光。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袅袅长。自比诸生最无取,不知何处亦升堂。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明时遇主谁甘退,白发侵人自合休。梦得蹉跎因出郡,薜能诗什耻监州。春来病起思归甚,未敢飞章达冕旒。

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清冷露湿金襽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

急景归来早,穷阴晚不开。倾杯不能饮,留待卯君来。

露颗零空沍欲冰,风姨收尽晚林声。金波冷浸山河影,直为高阳酒伴明。

群意已驰涪水下,我心犹望字川归。只差一唤逍遥地,顿失几年离别机。

晓风生小寒,岚润浥巾屦。宿云埋树黑,奔溪转山怒。东方动光彩,晃晃金钲吐。千峰森隐现,一气澹回互。平生癖幽讨,邂逅饱新遇。那知尘满甑,晨炊午未具。不愧忍饥面,来寻古岩路。稻粱亦易谋,烟霞乃难痼。持此慰龟肠,搜枯尚能句。

滴困檀槽碎玉声。青州合换沁州名。高风未论陶元亮,豪气应吞阮步兵。明老眼,慰浮生。人间势利一毫轻。羁愁如海都消尽,细和清歌带月

秋半秋香花信迟,攀枝擘叶看织微。昨朝尚作茶枪瘦,今雨催成粟粒肥。

剑可敌一人,书足记姓名。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归来吴楚间,豪杰已起兵。揽镜照须眉,一二白发生。老母在高堂,未敢即远行。太息长在夜,鸡鸣星斗横。

弃置而今成秃翁,君恩量给太仓红。着鞭纵落诸公后,挥麈犹堪一世雄。花月三千篇绝唱,海天九万里刚风。胸中本自无冰炭,况读君诗益扫空。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诸君推管乐,之子

阃内谁无助,夫人事特明。倾囊资色养,勉学就清名。遯世期高节,辞风叹落英。丁宁犹在耳,伉俪若为情。

东篱秋色照疏芜,挽结高花不用扶。净洗西风尘土面,来看金碧万浮图。

袍著金花勒小骢,扬鞭几度月明中。黄河界上空来往,直至如今未树功。

道无边。性光圆。认得龟蛇两下缠。阴阳合地天。汞和铅。气神全。光迸流霞耀晃然。方知玄又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