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潘粹

梦魂何事练溪滨,起自新春向晚春。
红杏园林催百舌,绿杨洲渚荐重唇。
一年好处是寒食,三月水边多丽人。
遥想使想行乐处,牡丹如障草如茵。

作品评述

《寄潘粹》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魂何事练溪滨,
起自新春向晚春。
红杏园林催百舌,
绿杨洲渚荐重唇。
一年好处是寒食,
三月水边多丽人。
遥想使想行乐处,
牡丹如障草如茵。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人梦游于溪滨,新春初起到晚春,春意盎然。红杏园中的百舌鸟催促着春天的到来,绿柳和湖边的洲渚上,垂柳婉约地倾斜,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春天的美丽。整个春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提到了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值春天,意味着整个一年中的好处都在这个时候出现。三月的水边,美丽的女子们如同花朵一样,众多迷人的景色使人心驰神往。诗人遥想着这个使人陶醉的地方,想象着在那里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牡丹如墙壁一般繁茂,草地如毯子一般茂盛,这里的景色如此美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赏析:
《寄潘粹》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思念之情。红杏园中的百舌鸟和绿柳湖边的洲渚,都成为了诗人表达春天美好的媒介。诗人通过寒食节和三月水边的丽人,揭示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人们心灵和情感的寄托。最后,诗人以牡丹和草地的形象作为春天的象征,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节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讴歌,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诗词推荐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耿湋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 ——陆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耿湋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陆羽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耿湋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 ——陆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 ——耿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

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画舫前头碧湛空,晴云低影更溶溶。横陈景物无央数,尽献诗翁阿堵中。

咄这乾屎橛,生来太妖孽。堪笑老云门。一棒打不杀。

繁阴连曙景,瑞雪洒芳辰。势密犹疑腊,风和始觉春。萦林开玉蕊,飘座裛香尘。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

溆浪樯乌急,吴霜稻蟹肥。

寒思白阁层,石屋两三僧。斜雪扫不尽,饥猿唤得应。香然一字火,磬过数潭冰。终必相寻去,孤怀久不胜。

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留饮君家絮帽_。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朱弦莫余和,落指空琅然。天风远送将,去作碧岩泉。

细雨斜风恼弄春,荒郊不见踏青人。伤心湖外松楸域,吊影天涯露电身。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泉槐火一时新。举杯幸有君相属,更待泥乾步屧匀。

兰畦梅迳香云绕。长恨相从少。相从虽少却情亲。不道相从频后、是行人。行人未去犹清瘦。想见相分后。书来梅子定尝新。记取江东日暮、雨还云。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东风先满殿前旗,御柳宫花次第知。连夜芳心相待发,侵朝柔思不胜垂。

小葺楼居抵燕巢,不愁风怒卷重茅。梅含椒萼红将绽,蕉护霜萎绿预包。坐久渐看炉焰伏,研多微觉墨池坳。幸无奇字连投阁,寂寞吾知免客嘲。

纷纷儿女竞新年,老去民新独怆然。墓上只堪供渍扫,无由彩服拜堂前。

小溪一曲山四合,溪边杨柳藏门阑。当时玉人在花下,对花窈窕矜红颜。一双白璧不可聘,许我结佩乘青鸾。我时年少气方锐,自负落笔翻波澜。谓趁春风上霄汉,可以终老同清欢。不知辛苦得一第,始见崎岖行路难。有如萍草无根蒂,二纪流落江湖间。莫年通籍入金马,虎豹嗔人窥九关。

一回别后一回老。别离易得相逢少。莫问故园花。长安君是家。短亭秋日晚。草色随人远。欲醉又还醒。江楼暮角声。

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端修修德在,门族盛如初。常有人登第,今称尔读书。南风舟去疾,西野客来疎。所着青衫旧,前官拟别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