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答李道源

徒步何忧髀肉消,赋归无待《楚辞》招。
摩娑药笼三年艾,濩落人寰五石瓢。
蓑笠雨淹沧海钓,斧斤晴趁白云樵。
游仙枕上西池月,转觉东华曙色遥。

作品评述

《遣兴答李道源》是明代吴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徒步何忧髀肉消,
赋归无待《楚辞》招。
摩娑药笼三年艾,
濩落人寰五石瓢。

蓑笠雨淹沧海钓,
斧斤晴趁白云樵。
游仙枕上西池月,
转觉东华曙色遥。

中文译文:
步行何忧髀肉消,
归赋时不等《楚辞》招。
沉思苦练三年草药,
遗落凡间五石瓢。

穿着蓑衣雨中沉没,
晴天利用斧斤当樵夫。
仙游梦境中的西池月,
醒来却感受到东华山的黎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意象和隐逸主题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吴哲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徒步行走,感叹饱满的肉体会因为长途跋涉而消瘦。他说自己无需等待《楚辞》的招揽,自己已经心灵自由,不再受世俗的束缚。

诗的第二联,诗人谈到自己在深山中苦练草药,已经过去了三年。摩娑是一种古代的草药,被用来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他自愿离开尘世,过上了与凡人隔绝的生活。

第三联和第四联,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雨中戴着蓑衣淹没在沧海之中,或者在晴天使用斧斤当樵夫。这些景象都是诗人与尘世的隔离和追求自由的象征,他摒弃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寻求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梦中游仙,枕在西池的月光下。但当他醒来,却看到东华山的曙光远在眼前。这是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他虽然追求自由隐逸,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纷扰,因此他只能在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逸意境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烦恼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由、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世俗之间的矛盾和难以割舍的情感纠结。

诗词推荐

灯照竹林雪,寝斋寒更空。窗间成独坐,遥想故人同。不有孤吟兴,宁度此宵中。

君从婺女典嘉兴,我自滁阳到广陵。同被雪霜侵两鬓,独嗟官职是三丞。郡斋新养华亭鹤,乡信时逢建业僧。愿作入朝西道主,只看黄霸诏书徵。

直出直入,直行直坐。直禅上人,直须恁麽。本自圆成,不立功课。饥来吃饭,寒来向火。不在瞿昙,非干达磨。拟心思量,返遭殃祸。我说是言,已招口过。明眼人前,一场话堕。请事斯语,无忘骨剉。

老身穷苦不须忧,未有毫分慰此州。但得田间无叹息,何须地上见钱流。

黄云冉冉晓苍苍,闲倚平湖只自香。较似寒梅虽未至,依然风韵挟风霜。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比出淮阳守,今移寰内州。真无弱翁治,只是茂陵求。换节矜新假,循襟释故愁。桑榆知未晚,前失庶能收。

不叹劳生行路难,自怜云水许间关。别来五载多怀感,待有尺书无往还。微白一钩天外月,淡青数点海边山。襟情欲向何人诉,与子篝灯到夜阑。

服焕盛德,班分华緻。九嫔妇职,六寐内治。参差荇菜,求勤寤寐。函然来思,相礼赞祭。

素履存诚厚,虚怀待物真。乡闾昔相接,朋友世弥亲。遗札蝇头强,长阡马鬣新。九原那可作,空复想音尘。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登岭望落日,眇然伤别魂。亭皋秋色遍,游子在荆门。世故东西客,山空断续猿。此心谁复见,寂寞偶芳荪。

双鬓乍绾横波溜。记当日、香心透。谁教容易逐鸡飞,输却春风先手。天公元也,管人憔悴,放出花枝瘦。几宵和月来相就。问何事、春山斗。只应深院锁婵娟,枉却娇花时候。何时为我,小梯横阁,试约黄昏后。

寻春杖屦偶乘闲,多谢谢囊肯破悭。坐石有言盟白石,爱山随意买青山。

青帝邀春隔岁还,月娥孀独夜漫漫。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终古兰岩栖偶鹤,從来玉谷有离鸾。几时幽恨飘然断,共待天池一水干。

为客时多不解愁,亦逢佳节强登楼。酒阑自摘茱萸望,何处青山是越州。

三朝十国锡封频,八帙华龄岁律新。膝下平分千里月,门中浑作一家春。已将相业传诸子,更喜闻孙早有人。岁挹壶山入壶斝,寿溪衮衮寿杯醇。

闻说名轩寄远情,得非游世厌营营。丈夫出处浑无累,只要心源一点清。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却著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