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五凤曲》
拼音和注音
sān bǎi liù shí niǎo , wēng zá cháo sì f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四方:1.东、南、西、北,泛指各处:~响应。奔走~。2.属性词。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木头匣子。四四方方的大脸。
百六:古代以为厄运。寒食日的别称。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
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
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