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和仲侍郎三首

蚤愧斐然作,频劳掩鼻书。
升沉嗟契阔,问讯辱勤渠。
乡县荣归锦,侯门得曳裾。
伤心鸾鹤御,竟不反匡庐。

作品评述

《挽赵和仲侍郎三首》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蚤愧斐然作,频劳掩鼻书。
早晨我感到愧疚,匆忙写下的文章,频繁地为我掩住鼻子。

升沉嗟契阔,问讯辱勤渠。
升官降职的事情使我悲叹,我向勤奋的人询问情况却遭受了侮辱。

乡县荣归锦,侯门得曳裾。
乡村和县城的荣耀归于锦绣,侯门之下的人却得享受荣华富贵。

伤心鸾鹤御,竟不反匡庐。
令人心伤的是凤凰和鹤不再居住在庐山,竟然不再回来。

诗词中的诗意流露出作者对社会流动性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早晨匆忙写下文章的愧疚之情,暗示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虚荣感和匆忙的写作方式带来的不满。接着,他叹息升官降职的无常,感叹勤奋的人却受到侮辱。这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荣辱的反转。随后,他描述了乡村和县城的荣耀归于富贵之家,而庶民却无法享受同样的待遇,呈现出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最后,他表达了对于庐山上凤凰和鹤不再回来的伤感,暗示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不可挽回的失去的悲伤。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现象,并通过对个别细节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触动。它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相互映衬,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切和思索。整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和对人生的深思。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白玉盘从海面浮,闲云一点即时收。山川表里无遗照,天地寻常可是秋。清景似偏孙相阁,高情更属庾公楼。暂纾化笔归诗句,不泯长随洛水流。

应俗敢辞疾,冲风宁小驱。聊为一日役,不惮百金躯。雪路无行迹,冰枝有落乌。寒门闭萧瑟,穷里听唏吁。

帘消宝篆卷宫罗。蜂蝶扑飞梭。一样东风,燕梁莺院,那处春多。晓妆日日随香辇,多在牡丹坡。花深深处,柳阴阴处,一片笙歌。

忆在先朝日,曾沾侍从恩。鸾舆归寂寞,凤质俨生存。夕日昏阡树,春风长涧蘩。祠官如可乞,长奉泰陵园。

有解有结,虚空钉橛。无解无结,咬著生铁。二千年代错流传,天下衲曾无处雪。雪不雪,崖崩石裂。

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

飞瀑舂撞破的余,速如蓬矢脱桑弧。谁知水底天吴伯,曾识人间金仆姑。

白首元无一事成,朝来大笑绝冠缨。花飞早已知春减,漏尽宁容更夜行?萧散且为无算饮,猖狂未免不平鸣。玉关青海今安在,麦野桑村送此生。

雪茧冰丝结素华,天孙初织费缫车。花开金谷空千种,蕊叠瑶英自一家。下比山礬谁薄相,上攀琼木客雄夸。集仙翰苑须公等,归继唐贤植此花。

秩满三秋暮。舟虚一水滨。漫漫遵归道。凄凄对别津。晨风下散叶。歧路起飞尘。长岑旧知远。莱芜本自贫。被里恒容吏。正朝不系民。惟当有一犊。留持赠后人。

为郎无一事,客到但行吟。落叶满官舍,此中秋更深。庭虚闻咽潦,门冷集寒禽。一自黄花对,转怀头上簪。

本支兄弟十一人,眼前仅有六人存。于中少者亦头白,世事短长难具论。老兄年来苦多疾,安乐窝中且将息。肯复营营供物奴,颇闻吾弟今得力。是身出没如云浮,弹指百年谁转头。死生富贵自天命,本无一事吾何求。我闻旡妄不须药,君行有眚君应觉。鴒原未用忧急难,且来伴我山中乐。

荆扉终日闭,难得故人来。欲暖寒须酒,相携手问梅。艰危惊鬓雪,勋业叹心灰。子负江湖气,谁怜当世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达人贵适己,脱屣离王庭。袖此转物手,悦我违俗醒。睆彼岐山鸟,扬光来青冥。岂其览德辉,而肯啄腐腥。翻云吐嘉音,濯露洁修翎。纷纷世网密,何由觌尔形。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我非王仲宣,去矣

日移花影上帘钩。

腊前未见梅如雪,春到还惊雪似梅。可是天公有情思,便令花树一时开。

二年不作上方游,一日重寻旧话头。却恨婵娟成两处,清尊无分共中秋。

江上烹鱼采野樵,鸾枝摧折半曾烧。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