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欹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作品评述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欹枕静听寒更的情景。寒更发出的声音穿透了整个夜晚,仿佛有千万个声音传到了某人的地方。

诗中的“寒更”是指夜晚中最后一更的钟声,表示深夜时刻,也象征着孤寂和寂静。诗人欹枕静听,将自己沉浸在这孤寂的寒夜中,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声音。

诗中的“一夜千万声”形容了寒更发出的声音之多。这种声音传达了整个夜晚的孤独和凄凉,也包含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这些声音能够传到某个特定的人的地方,诉说他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借助夜晚的寒更声,表达了诗人心中深沉的思念之情。寒夜中的寂静和声音成为诗人与远方人之间的纽带,唤醒人们对孤独和思念的感悟。诗词的意境深远,对听者来说充满了诗人对远方心中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皎然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夜晚的寂静和钟声将这份思念传达出去。同时,诗中描绘的夜晚景色和寒冷氛围增添了一种凄凉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首诗既有着深沉的情感,也有着独特的意境,给人带来了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推荐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翠帏敞轻罗。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惊回处,闲昼永,但时时,燕雏莺友相过。正绿影婆娑。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得高歌。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

这般事业人难继,此个功夫世莫传。窥牖知天乃常事,不窥牖见是知天。

南渡诚草草,长沙慰艰难。终风霾八表,半夜失前山。远公香火社,遗民文字禅。虽非老翁事,幽尚亦可观。松风自度曲,我琴不须弹。客来欲开说,觞至不得言。

簇簇深红间浅红,苦才多思是春风。千村万落花相照,尽日经行锦绣中。

朝行江水边,莫行江水边。乍与江水别,江水复在前。江水胜人心,相随何缠绵。相随何缠绵,幸勿鸣悲煎。我悲为我弟,君悲亦胡然。

茭叶萋萋接烟曙,鸡鸣埭上梨花露。彩仗锵锵已合围,绣翎白颈遥相妒。雕尾扇张金缕高,碎铃素拂骊驹豪。绿场红迹未相接,箭发铜牙伤彩毛。麦陇桑阴小山晚,六虬归去凝笳远。城头却望几含情,青亩春芜连石苑。

身闲曷不长闭口,天寒正好深藏手。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不蒙讥诃子厚疾,反更刻画无盐丑。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应惊饭山瘦。与君相従知几日,东风待得花开否。拨弃万事勿复谈,百觚之后那辞酒。

道人猛利难亲近,漾笠中流验作家。忆昔高人何处去,夜深和月过平沙。

桐花开最晚,香泛已羃羃。高榆散枯钱,狼藉走荒陌。闻歌情亦倦,对酒意不怿。非伤春遽回,第觉老相逼。愿诉东皇君,抚辔留归迹。百年虽无多,亦稍缓偪侧。

有儿有女竟成孤,无米无柴怅索居。物外亲交皆断绝,胸中丘壑早荒芜。南冠重比当山石,微命轻于覆辙鱼。谁敢挺身分皂白,太阳万岁日高呼。

乐天一说见轲书,岂是高谈强解渠。牛马蚊虻无足校,不须芥蔕此襟裾。

为养宁埋子,那知地有金。如何有天赐,且复怕官侵。

张侯耕稼不逢年,过午未炊儿女煎。腹里虽盈五车读,囊中能有几钱穿。况闻縕素尚黄葛,可怕雪花铺白毡。谁料丹徒布衣得,今朝忽有酒如川。

双颊朱丹雪染眉,终朝一饭便无为。庭前柏是初年种,今见森森合抱时。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流水苍山带廓。寻尘迹、宛然如昨。犹记黄花携手约。误重来,小庭花,空自落。不怨兰情薄。可怜许、彩云漂泊。紫燕西飞书漫托。碧城中,几青楼,垂画幕。

天香薰透辟寒金,拂拂鹅黄汉额深。多谢西风唤幽梦,径随秋蝶到疏林。

闲人也解有忙时,送客谁令作许痴。一夜黑风吹白雪,昨朝紫陌总黄泥。

形影自相问,追随六十年。冷官真漫尔,归梦亦蘧然。但觉寒风暖,难令素发玄。可能学陶令,家去有园田。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