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卢先辈避难寺居看牡丹

乱后寄僧居,看花恨有馀。
香宜闲静立,态似别离初。
朵密红相照,栏低画不如。
狂风任吹却,最共野人疏。

作品评述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驾写于乱后寄居僧寺看牡丹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看牡丹花时的心情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乱后寄僧居,看花恨有馀。
乱世过后我寄居在僧寺,看花却感到有点过多。
香宜闲静立,态似别离初。
牡丹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宜于静静地立在一旁,看上去好像是初次离别的样子。
朵密红相照,栏低画不如。
牡丹花朵朵紧密,红色相互辉映,看起来比画图还要美妙。
狂风任吹却,最共野人疏。
狂风大风吹拂,而我却与野人一样独自疏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寄居僧寺看牡丹花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乱世的厌倦和对于寂静的向往。诗中的牡丹花,暗喻了美好而纯净的事物,成为作者对于乱世中纷扰的反思。在乱世之后,作者趋于内心的平静,他看到牡丹花朵朵如画,表现出一种别离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他和牡丹花一样,被狂风吹拂,与世界疏离。整首诗意境优美,以牡丹花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对于宁静的渴望。

作者介绍

无传。

诗词推荐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知尔禅心还似我,故宫春物肯伤情。

蝉碧句花,雁红攒月。

夫子青云士,声名孰与齐。心经时事老,颜向俗人低。气象必冲斗,风雷犹蛰泥。行看万里志,聊尔谢群鸡。

淮甸归来涉学深,孤云又出亦何心。公余岩下读书去,远继风流石橘林。

病思昏昏略未醒,木犀谁遣浸饶瓶。兀然随我故山梦,竹故青青雨自零。

老圃工夫愈可嘉,种藤萦树尽开花。人间似我能閒少,石上看云到日斜。樵径有苔休埽叶,茅庵无客亦煎茶。两边归喜添新竹,夕照斜时渐可遮。

暮景催人雪鬓双,十年始复反吾邦。云逢佳月每避舍,酒压闲愁如受降。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要知清梦游何许,不钓桐江即锦江。

倚天翠壁夹黄流,伛偻哎哑挽上舟。今古英雄愁绝处,夕阳筹笔驿东头。

身寄孤猨野鹤乡,迩来真与世相忘。东南地阙多流水,西北山高少夕阳。根有茯苓松色异,土生兰茝藓苔香。细将万事都思遍,唯有閒居味最长。肯道山居太寂寥,不妨随分自逍遥。尽空眼界终无翳,为厌声尘亦去瓢。菊老尚老存正色,松孤还自有高标。道人乐地唯如此,说与同流意更消。

无屋住僧庐,无菜挑野草。野草风味长,僧庐人迹少。剥剥谁扣扃,访予事幽讨。钱唐有骚翁,自号翠谷老。疋马游南墙,要伴松竹好。遐思到山人,迂寻出诗稿。诗无怨苦吟,扫退郊与岛。胸次鲍明远,笔下王逸少。我观阴与阳,禅代何时了。不能为鲁连,尚可作商皓。长歌黍离篇,酹酒

扶杖追凉看稻花,不烦轧轧踏沟车。残年无以酬公上,长作输租第一家。

耆旧凋零尽,吾犹及太丘。岂云清易挹,自是广难周。尚絅烦翁教,书绅到老休。何由陪几杖,共看海山秋。

念公多疾病,使我频惊愕。可恃胆气大,何忧腠理薄。九丹讵凌空,八石聊扶弱。无烦问安否,冘冘亦自若。

长安市上醉如泥,旁若无人且赋诗。谁识隐然为计国,沈香亭畔脱鞾时。

“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九字分韵,以饯行色,盖反骚也。余得对字,就赋。把手西园,有山色、波光相对。金马客,明朝飞棹,水肥帆驶。问我年华旬并七,异乡时景春巴二。最堪怜、游子送行人,垂杨外。聊小小,旌旗队。聊且且,笙歌载。正冥_烟雨,许多情态。南北枝头犹点缀,

後水喧江落浑黄,晚云障日作微凉。笙歌声里旌旗动,罗绮丛中语笑香。劝相秋郊开稔熟,摩娑苔壁吊荒亡。风流一代今山简,有底樽前著葛强。

一颗圆光色非色,记剑何劳舟上刻。色即是空空不空,敢相凡夫当面隔。

霜蕊鲜鲜,野人开径新栽植。冷香佳色。趁得重阳摘。预约比邻,有酒须相觅。东篱侧。为花辞职。古有陶彭泽。

襄王坐上微词客,子建车前步水妃。瞥过低鬟流盼处,争先含笑独来时。东边日下终无雨,阙上书时合有碑。肠断吴王烟水国,扁舟何日逐鸱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