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雪窦杖锡七首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作品评述

《游雪窦杖锡七首·踟蹰岭》是宋代诗人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石路崔嵬云上头,
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
不到山心不当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色。首句以石路高耸崔嵬,云彩飘浮在头顶上,给人以宏伟的气势感。接着,描绘了北方云彩和南方的雪景相连成一道深深的鸿沟,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第三句是关键句,直接提到了“踟蹰岭”。这里的“踟蹰”意味着犹豫、徘徊,岭即山脉。诗人以岭作为诗题,表达了他对于这座山的特殊情感和思考。

最后一句“不到山心不当游”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渴望。诗人认为,只有真正到达山的心灵深处,才能真正欣赏到山的美妙之处,才能真正体验到游山的乐趣。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生的思考,意味着只有真正经历和探索,才能领略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踟蹰岭”的题材,传达了诗人对于探索和冒险精神的推崇。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的空间。

诗词推荐

闻说营新第,无从贺落成。门庭山水色,楼阁管弦声。海内二三杰,胸中十万兵。宁为一区计,不使九州平。

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

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行人过於此,那得不相思。

春消千嶂雪,清逼五湖秋。

严之水沦漪,其山复苍苍。子陵钓游地,草木有余光。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都几日阴沈,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馀香,时传音

二俱不了,随合多少。纵使夜行,投明未到。

深院帘旌昼掩门,海牛挂出好乾坤。日烘花影涨春腻,风撼柳丝明醉痕。极目翦来齐翠嶂,关心看不断青原。明朝又逐文书去,且尽今宵极意论。

船头吹火卢仝婢,马后肩书颖士奴。安得世间名画手,写予出岭泛湘图。

笼鹅阁谁知轩后阁,宛在水之濆。牖外树交合,阶前萍即分。鸟窥书影静,鱼伺墨波勤。岂有山阴帖,人言此右军。斜月廊廊传踏月久,更获此为奇。不在照能遍,无妨影乍欹。槛承花始韵,檐阁树微亏。何以添幽致,恰当弦上时。四婵娟堂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

黄鸟翻红树,青牛卧绿苔。渚宫歌舞地,轻雾锁楼台。

棋枰诗课忆同堂,转首暄寒几蔀章。每叹羁离念陈迹,更因衰病感流光。亟催江鹢休停棹,已信溪禽不乱行。鱼澳芋区真好在,连宵归梦为谁长。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安得颜子耳,曾未

烟雨昏昏一月梅,全家避贼寄城隈。欲寻碧落侍郎去,遽沐青州从事来。令我妻孥争洗盏,想公伯仲政传杯。安能郁郁久居此,且傍茶山松径回。

日月无根走弹丸,年来年去几椒盘。秋崖老却浑閒事,老却梅花不耐寒。

拍拍桃花水,轻轻莲叶舟。生憎冲野马,失喜见沙鸥。漫浪端如此,饥寒信有不。未探怀玉蕴,且访九华幽。

这身儿、从来业障。一生空自劳攘。生生死死皆如梦,更莫别生妄想。没伎俩。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方广。几人不省。被妻子萦缠,生涯拘束,甘自归黄壤。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问谁能去俯仰。道义重了轻富贵,却笑轮回来往。休勉强。老先生、从来恬淡无妆幌,一声长啸,把拄杖横肩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著书闻太史,炼药有仙翁。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