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莺献都官

自恨飞迁出谷迟,东君不是故相遗。
园林纵许容羁迹,蜂蝶还应笑后时。
休恃绵蛮能巧啭,还须冷落守空枝。
春风着力年年在,未必羽翰今便衰。

作品评述

《晚莺献都官》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飘泊漂移的心情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莺献都官,
夕阳垂楚园。
鸟语传远树,
花香浸残轩。

夜阑红烛泪,
秋夜旅人魂。
离愁吟断续,
故国梦依稀。

中文译文:
晚上,莺鸟向都官报晚,
夕阳斜挂在楚园。
鸟儿的歌声传到遥远的树上,
花香充盈在残破的轩门。

夜深人静,红烛泪水滴落,
秋夜中旅人的心灵漂泊。
离愁的吟唱断断续续,
故国的梦境依稀可见。

诗意与赏析:
《晚莺献都官》表现了诗人强至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中的晚莺是一种寓言象征,它象征着远离故乡的诗人自己。诗人自述自己的飞迁出谷的经历很晚,表明他为追随东君出使而错过了旧友的离别。园林的容纳允许他留下痕迹,但蜂蝶却会在他离去后嘲笑他。这里的园林和蜂蝶都是隐喻,暗示着人世间的变幻和冷漠。诗人并不依赖于美丽的蜂蝶,而是选择守空枝,意味着他宁愿孤独而坚守自己的信念。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期待,但他也明白,即使春风再美好,也不能保证他的羽翰(指诗才)会永葆青春。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追求。它揭示了诗人个人的境遇与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宋代文人士人生的常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感受,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生离愁别绪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种远离故乡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客有功名志,时平未急才。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皇祖皇考,配帝配天。骏奔叶相,神保言旋。祝以孝告,嘏以兹宣。去来永慕,宗事惟虔。

虞至旦兮,灵亦有喜。蹇欲骧兮,象兴已转。粥音送兮,灵聿归矣。长无极兮,锡我以祉。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这老汉,手头短。灵隐即不然,见成公案,与汝三十棒。

碧纱窗下拆缄封,一纸从头彻尾空。料想仙郎无别意,忆人长在不言中。

紫岩赫赫,众山维则。秉国之钧,百僚是式。志殄仇方,力复明辟。时方中兴,勋冠今昔。

绿笺长写新成曲。曲成新写长笺绿。豪句逞才高。高才逞句豪。美容歌皓齿。齿皓歌容美。香篆小花团。团花小篆香。

今春闰好。怪重阳菊早。满槛煌煌看霜晓。唤金钱翠雨,不称标容,潇洒意、陶潜诗中能道。不应夸绝艳,曾妒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又似锁,三千汉女,偏教明妃、怨西风边草。也何必、牛山苦沾衣,算只好龙山,醉狂吹帽。

文成封,五利封,神仙只在东海东。文成死,五利死,天下神仙皆妄耳。汉家武皇帝者英,昔何懵矣今何明。君不见百年身,万年计,前秦皇,后唐帝。

贫病谢人谋,形容览镜羞。要随耕钓往,聊为斗升留。子术诚探妙,吾门恐暗投。霜髯文学掾,宁复邓元侯。

琐窗朱户无寒到,长似春光日日来。自是螽斯载风什,可烦箫磬祀高禖。

老去犹耽酒,归来自拨醅。绝怜黄菊好,仍有故人来。怀古空三叹,挼香更一杯。横山无十里,骑马未须回。

游山瓢具竹边安,石鼎松边沦凤团。更向梅边观鹤舞,好将模作画图看。

剩欲延诸彦,嘤嘤聚友声。尚堪紬古玩,只愧乏珍烹。君健松髯碧,吾衰瓠顶赪。何当即勿药,环席百杯行。

故年随夜尽。初春逐晓生。方验从军乐。饮至入西京。

拥衾多不寐,吟思被愁分。雪气冲帘入,鸿声带雨闻。儿饥因废学,亲没未营坟。何致贫如此,肝肠痛莫云。

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不分无花空折枝,探梅要趁未纷披。忆常月地携筇去,似许风裳倚竹时。庄蝶认香怜梦短,墨君写影竟谁欺。故人底事江南北,驿使来时仅好诗。

无哗观者也深衣,古典如迂效颇奇。放出曦轮行事日,飞来捷帜序宾时。俎阳便觉春流畅,拜爵潜教俗转移。此礼重行应易易,邦人耳目熟威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