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洪咨夔的《送高才卿守永康(其二)》
拼音和注音
xuě shān xī qù sān biān jìng , mèi shuǐ dōng lái wàn jǐng y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西:1.山的西坡。2.即山西省。中国华北地区的省,简称“晋”。3.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称崤(xiáo)山以西为山西。北魏、隋、唐以后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4.古称华山之西。
雪山:1.积雪的山。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3.山名。4.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三边: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指东﹑西﹑北边陲。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泛指边境,边疆。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原诗
岷峨悽怆未全苏,急要诸公着力扶。
政似刈葵难放手,民如种树莫搔肤。
雪山西去三边静,沬水东来万井腴。
小队还家聊上冢,天寒早与问无襦。